ZKX's LAB

《当选择来找我》扶贫守乡人 以坚定之心尽绵薄之力

2020-12-14新闻21

故乡对你来说是什么?是奔波在路上,心之所系却回不去的远方?还是外出后归来,内心坚守舍不掉的深情?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外出打工不再是最好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守护故乡,用爱和知识带领家乡人民摘掉贫困的帽子,点燃希望的光芒。聚焦脱贫,回望故乡,12月14日,由搜狐视频自制,并联合北京《旅行家》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知和年年(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纪录片《当选择来找我》,将带你看看那些“放不下故乡情”的人们如何扎根故乡,脱贫致富,看看他们如何在方寸田地中寻求生机,在方寸之间创造奇迹……

回归故里,用深情点燃希望

内心安处是故乡,脱贫攻坚靠老乡。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帮助之下,那些背起行囊远离故土的年轻人开始踏上回乡的路途。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农民择业观的改变,成为欠发达地区因脱贫攻坚战而产生巨变的最好注脚。《当选择来找我》第三集从回乡开始,讲述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如何守护初心,承担“大担当”。

图片:黄平县半山村古稻米种植户杨通文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或许这便是黄平县半山村村民最大的快乐,也是杨通文的追求。那一年“五十知天命”的杨通文不再漂泊,选择回到故乡,种植当地特有的古水稻。从最开始的滞销,到后来的直播卖米,再到举办丰收节宣传古稻文化,杨通文让更多的人知道苗族古稻,也让更多年轻人看到留在故乡的希望。

图片:肇兴村致富带头人吴川平

吴川平的老家在黔东南的偏远小村肇兴,那是近年来的旅游胜地,但连日阴雨和疫情的双重影响让这里不再喧嚣,于是如何将家乡特产和文化推广出去成为“茶三代”的吴川平心之所系。从北京回到故乡的她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茶场获得新生,将地方特产融合侗族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打造属于故乡的品牌。吴川平想做的不是生意,而是为老乡们带来富饶和希望。

图片:牛耕部落致富带头人杨正熙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洋洞村的杨正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造梦者。农学院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乡种地,面对高海拔的地理环境,他将目光投在当地特有的古稻上,回归最传统的牛耕方式加上现代化的加工工艺,让杨正熙拥有了有牛米。但这只是他梦的一半,他追求的还有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片:五镜乡仓觉村黑山羊养殖致富带头人农布

总有一些人对家乡爱的深沉,也因为热爱选择坚守故乡,孕育希望。云南香格里拉五镜乡仓觉村的藏族青年农布十年前失去了右腿,无法行走千里的他却怀抱希望。他深知彼此扶持就是最强的力量,面对生活的坎坷,他带领身边的残疾人办起了黑山羊养殖合作社。面对美丽的家乡,办农庄、建民宿也成为他的新创想。农布让村里的人不用走出大山就有机会靠近外面的世界,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片:孟连县贺雅小寨公益爱心扶贫活动发起人格布南青

知识是光,照亮人生的方向,在云南孟连县藏着一座叫做“流浪者咖啡”的咖啡馆,那是传播知识的地方。咖啡馆的打理者叫格布南青,年轻时她曾依靠借阅图书了解世界,长大后,她通过收集将海量的图书送到边区学生手中。从2001年至今,她先后到过四十多所学校,除了带去图书,她还联合身边的朋友利用假期进行音乐扶贫。“读书就是回家”,格布南青利用自己的力量让孩子们汲取知识,了解世界,哪怕是在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也能大胆做梦,敢于追逐。

图片:霞若乡傈僳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余文艺

“另辟蹊径的返乡大学生”余文艺最近盯上了短视频平台,但他想做的不是消磨时间,而是利用视频带货将故乡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蜂蜜销售出去。在家乡的十年时间,他不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村民升级了养蜂设备,只要是对村子有益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尝试。他将自己扎根在这片土地,和大家一起成长,共同长出收获的果实。

有的人选择追随灯塔,有的人选择成为灯塔,追随灯塔的人眼中有光,而成为灯塔的人拥有坚守的快乐。在城市和乡村之间,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人物”选择坚守故乡,在高山低谷,蓝天碧水之中通过勤劳和智慧脱掉贫困的帽子,从泥土之中俯嗅大地,也头向蓝天,成就不一样的“大担当”。

讲述一线扶贫故事和人物,收获真实感动。纪录片《当选择来找我》带你看看脱贫路上那些坚守的扶贫守乡人。12月7日起,每周一、周二上午十点,《当选择来找我》搜狐视频全网独播。(纪录片《当选择来找我》主创团队 供图)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