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刚刚把自己的阿特兹卖掉了,整个卖车的过程尽管谈不上辛酸,但也算百感交集。
卖车,对一个爱车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太好受。
我的阿特兹是在2015年5月购买的,它陪伴了我五年多的时间,在接近15万公里的旅程中,我一直认为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这是一辆非常适合我自己的车。
当然,并不是说它没有缺点,实际上它的缺点也挺明显的。
例如噪音大,还有一汽马自达"赋予"的一些零部件和装配质量方面的问题。
但我尤其欣赏马自达为这辆B级大车带来的驾驶感。
关于驾驶的一切,阿特兹都做得非常自然,非常完善,有着同级别难觅对手的人车沟通感。
毕竟作为一款B级车,很多其他品牌的车型都会或多或少地侧重于乘坐方面的感受。
嗯,马自达就是这么一个倔强的品牌,也正因为这份倔强,才令人爱不释手。
我尤其喜欢每一次出差试车之后回到机场,开上自己的阿特兹回家的感觉。
其一是因为它真的很好开,即便我的肌肉记忆在每一次的试驾中可能已经适应了各种试驾车型带有的一些"小脾气"。
但回到阿特兹的驾驶席,踩下油门,握上方向盘,它给我的一切回馈都是细腻的,甚至我的脑海里还会有一种声音:这才叫车嘛!
而另一个原因嘛,说出来可能会让各位见笑,是因为在嘈杂的飞机上会扩大人体的噪音耐受性。
所以坐完飞机去开阿特兹,就不会觉得阿特兹噪音大了,即便从机场回家的路几乎全程都是限速120km/h的高速。
还有,作为一款横置平台的前驱车,在山路上快跑起来竟然呈现出甩尾的特性,这并不是一辆正经的B级轿车能够提供的玩味。
那么,一辆如此适合我自己,我又如此喜欢的车,为什么要卖掉?
这是两方面的原因综合下来做出的决定。
第一是,眼看着快要30岁了,还是得买一辆更极致更疯狂一些的车,以后可能就没什么机会再买了。
第二是,前面也说到了,我的阿特兹虽然只有五年多的车龄,时间上不算老。
但因为跑得多,接近15万公里的里程加上我平时开得比较猛,车况开始出现一些衰减,主要体现在大家对于阿特兹已经耳熟能详的那个毛病--异响。
前段时间阿特兹的异响问题闹得沸沸扬扬,问题主要集中在2020款车型的B柱异响。
关于此事我也向相熟的一汽马自达4S店维修技师了解过情况,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有其中一段时间出厂的一批车的确存在B柱异响问题。
后来生产工艺改善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了。我也有朋友后来买了2020款阿特兹,他的车就没有异响。
而我自己的阿特兹异响则跟2020款完全没有关系,我这辆2014款的车,异响更多集中在底盘,具体一些,那就是前桥。
之前因为异响问题索赔过两侧的下摆臂衬套和方向机,但也只是略微改善,没有彻底根治。
后来出了质保期,里程数也上去了之后,异响问题又开始变得更严重了,主要还是来自方向机。
一汽马自达的确在品控方面做得不太好,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浪费了阿特兹这辆综合素质本身挺好的车。
对我自己来说,虽然跑的里程数比较多,但也算是把车保养得比较到位,去年还给它换上了米其林最好的街胎PS4S。
尽管这轮胎对我似乎不太友好,先后都分别因为压坑导致胎壁破损和鼓包……这轮胎可贵了!
总之,决定换车,要把这车卖掉,是个不容易的决定。
这里面包含了我对马自达这个品牌的敬佩与喜爱,也有这一辆阿特兹陪我走过五年15万公里的感情。
再加上在阿特兹之前,我也开了几年的第一代马自达3,基本上在拿到驾照后全程都是在开马自达,用大统领的话来说,那就是没有人比我更懂马自达了。
对了,我几乎不怎么迟到。
既然要卖车,那就意味着要开到二手车商那里去估价。
二手车商会想尽办法来压低收购价格,一看到你的车,首先当然是例行先看一圈车况,这时候我可以拍着胸脯跟他们说:"我这车全车原车漆无事故无泡水。"
他们看了一圈确认我没骗他们之后,也还是会尽可能挑刺。
对于我这辆车,最好挑的刺必然是里程数了,平均下来一年快3万公里,对于私家车来说的确是偏多的,我只能回一句:"多数都是高速啦,路况比较好的。"
随后也是各种挑毛病,比如方向机异响是这车的通病,还有轮圈轻微变形也会计入其中。
顺便说一嘴你这车保值率不如某车,例如我遇到的真人真事,二手车商说:"2013年的锐志跟你这个2015年的阿特兹价格差不多。"
尽管我很想用专业媒体的知识来告诉他锐志和阿特兹是完全不同取向的车,没什么可比性,但还是算了,说了又能怎样呢。
总之就是要把这辆陪了你五年15万公里的车数落一遍,能不难受吗?
其实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同一辆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二手车商看到车来了就等于是看到钱来了,车是他们赚钱的工具,每天进进出出那么多车,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有感情的,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对,换位思考之下也是合理范围。
只是让此时此刻还作为车主的我会感到一些抗拒。
有朋友建议我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更适合的买家,也许通过这种渠道找到的买家会更能欣赏自己的这辆车。
我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觉得这个设想有点过于理想化。
还是那句话,一辆车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
真的卖到下一任车主手上的时候,我也管不着那么多关于这辆车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了,况且这又不是什么珍稀物种车款。
我也并没有选择现今宣传攻势很猛的互联网二手车平台,因为在势头猛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争议和丑闻。
我也没有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卖车信息,顶多就是在跟个别刚刚摇到号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开玩笑地略提一嘴。
更没有通过我们公众号把车卖给读者粉丝,我们还是希望跟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纯粹一些。
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到二手车市场,找几家店比价之后卖出,这种方式也更方便快捷,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途径。
只是要把陪了自己五年15万公里的伙伴当作商品卖掉,终究还是有些不舍。
刚才说的多数是一些个人情感问题,既然说到了卖车,还是得说一些对大家都有用的东西。
首先,当然是证件手续需要齐全,通常来说行驶证和车辆登记证书是必须要有的,但除了这两个,新车购买的发票、购置税完税证明这些往往容易被忽略。
二手车商在收车的时候如果发现你缺少其中的一件或几件,会根据情况来压低车价,他们号称要去补办这些手续来让你的车更好卖出去。
对了,最重要的是两把原厂的车钥匙。
而在估价的过程中,说头就更多了,尽管我们需要多去几家进行评估来比价,但数量也不宜太多。
虽然在二手车商集聚区域,各个商家看起来是存在一些竞争关系,但是也并不排除他们其中会有"小团体"的存在。
比如你去A商家估价,消息很快就会被传到B、C甚至D商家处。这并不利于车辆往高价了卖。
还有不同的二手车商也有不同的主营范围,有些二手车商就专做豪华品牌,有些二手车商就专做日系车或德系车。
这取决于他们各个商家背后的资源,其中相对主要的车辆维修整备资源,毕竟很多旧车都是会稍作整备再卖的。
在选择二手车商的时候,最好是找那些门店摆着的车型跟自己的车是类似的店家,一来他们更熟悉行情,二来他们有办法节省整备成本,给你报一个相对高一点的价格。
最重要的来了,初次报价并不一定就是最终成交价,他们可能会用一个高一点的报价先把你留住,然后请你到店里坐下慢慢"谈",其实也就是尽可能地继续抠细节,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压价格的。
所以条件尽可能一次性谈好,得出一个"一口价",再决定是否交易。
当然了,说到二手车,最敏感的还是诚信问题,按照常规的思路,大家可能会觉得全程在4S店保养,有着齐全的维修保养记录,会让车况更透明,也就更好卖。
但事实却并不一定是这样,像我这辆公里数明显偏高的车,几乎所有二手车商都会问有没有保养记录。
你以为有齐全的保养记录就意味着车况更透明,但二手车商却并不想要这一份透明,反而希望你的保养记录少一些,尤其是中后期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懂了,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就不直接戳穿了,只能说各位在买二手车的时候一定要留心,保养记录是一定要看的。
并且还要计算一下保养的里程间隔与时间间隔是否成比例,如果在中后段不成比例,多少都是有些问题的。
虽然我充分理解二手车交易的现实,卖出去的车从二手车商给我打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不属于我,不过也算是结束了卖车这并不好受的过程。
成交的那一刻,心情除了不舍,竟然还有几分终于把这件事情完成了的解脱。
希望你的下一任主人能继续对你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