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州市财政局:突出改革创新主基调 树立财政系统新标杆

2020-12-14新闻10

疫情期间,市财政局集中财力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稳定供给等。 本报资料图片

我市设立10亿元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助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 本报资料图片

财政干部多次深入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工地,现场开展“五好服务”,协同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题。目前,大桥已全面进入通车前的各项调试工作。 杨冰杰 摄

温州日报记者 柯哲人 通讯员 姚中杰

记者昨从市财政局获悉,今年1月-11月,全市民生支出686.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0%。近年来,市财政局践行“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将财力集中用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民生支出领域,以实际行动切实回应民生需求。

今年以来,为了缓解新冠疫情造成的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市财政局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紧扣“奋战1161,奋进2020”主题主线,将“改革创新”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在2020这一特殊的年份,“改革创新”成为市财政局工作的主基调。众多改革创新的经验成果成为财政系统的标杆示范,走到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创新财政管理 实现财政资金高效落地

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截至11月底,我市65.24亿元中央直达资金支出进度达到100%,率全省之先提前一个月实现中央直达资金精准高效落地。这是今年市财政局在财政管理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央直达资金不仅仅要“兑得快”,更要“用得好”。为了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市财政局总预算局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下达和资金监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做到资金流到哪里,监控就到哪里。

洞头区海霞红色基地建设项目是传承和发扬“海霞精神”,助推洞头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约2.99亿元。

受疫情影响,由于缺乏充足的财力支持,工程进展一度受限。中央直达资金下达后,洞头区财政局在市财政局总预算局的指导下,将该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安排2628万元补充该项目资金缺口,有效加快工程进度,及时纾解企业困难。在洞头女子先锋民兵连建连60周年系列活动前完成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红星大道沿线景观提升工作,确保了洞头女子先锋民兵连建连6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展;同时原计划12月底结顶的海霞学院4幢建筑主体,也可提前10天完工。

财政预算资金的精准、高效落实,离不开近年来市财政局深入构建的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除预算管理外,在涉农资金整合、政府采购监管等工作上,市财政局同样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

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市财政局创新投入与分配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加大统筹力度,形成了跨行业跨领域的“乡村振兴大专项”,是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生动实践;在政府采购监管方面,市财政局持续深化政府采购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维护政府采购市场秩序,相关做法得到财政部的高度肯定,荣获“全国2019-2020年度政府采购先进监管机构”称号。温州成为全国仅8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之一。

创新惠企帮扶 确保惠企资金精准兑付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帮助企业共渡难关,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落实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惠企政策,主要针对“抗疫应急”“复工复产”和“支持小微企业”。作为在战疫中“粮草先行”的部门,在这非常时期,市财政局充分彰显了自身的有为担当。

疫情期间,市财政局迅速开通防疫物资政府采购“绿色通道”、紧急出台患者救治保障政策、主动落实防控人员补助机制、加大疫情防控科研技改补助、集中财力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稳定供给等。目前,全市财政下达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2.5亿元,总额全省第一。

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各类困难,突出精准服务,力求实际效果,市财政局主动参与制定并认真落实“惠企28条”“稳经济32条”“金融12条”等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五减”共克时艰行动,累计兑现各类惠企政策资金159.28亿元。

迅速落袋的政策,让疫情期间颇受打击的温州企业,重拾了信心。今年4月,浙江万超电器有限公司获得了一笔提前兑付资金,包括技改补助200万元、社保返还112万元、贷款利息减免9万元、“一区五园”省级企业研究院认定奖励等财政提前奖励项目200万元。

企业负责人贾永康在收到这笔资金后连呼“没想到”,因为政策制定得及时,落地的速度更快。“一区五园”省级企业研究院认定奖励原本下半年才发放,技改补助也在此前基础上增加了5%,这些兑现意味着非常时期,政府将早晚要奖励的钱提早发放,能多补助的钱尽量多补给企业。这一创新举措,切实减轻了疫情期间企业的资金压力,有力地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为了确保惠企资金精准落户,市财政局还创新打造了惠企政策“直通车”在线兑现监管系统,将“整体智治”理念以“互联网+监管”的方式全面嵌入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今年1月-11月,累计监管5858笔奖补资金发放,共计2.38亿元,刚性兑现奖补资金52.28亿元,惠企13.03万户次,相关做法得到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高度肯定。

创新金融改革 助力民企突破融资瓶颈

对于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来说,融资难问题向来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座大山。市财政局连续两年以全省第一的佳绩获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率先突破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为打好“政策激励牌”,市财政局率全国之先出台改革试点方案,推出真金白银“温州财政金改十二条”政策,市级财政每年投入3亿元为全市试点提供强劲支持。实行财政资金“存贷联动”,突破性实施财政性存款定额配套,极大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尤其是今年,针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冲击,我市第一时间出台“拓市场、促消费、保就业”和“稳链、补链、强链”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如设立10亿元财政贴息专项资金,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贷款给予50%贴息。在政策的有力激励下,温州金融机构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显著增长,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26.4亿元,平均利率下降至5.37%。

而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桥转贷难、融资扩大难等“中梗阻”问题,市财政部门通过创新金融服务,靶向推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全力打通融资“中间一公里”。疫情期间为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及时推出“政府采购+财政激励”信用融资新模式,由政府先行预付30%,企业凭采购合同即可获得订单金额50%以上的银行贷款,同时可享受40%-50%的财政贴息补助,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该模式推动银企实现双赢,涉及政府采购项目5000余个,采购资金82亿元,成为温州助推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为了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市财政局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快政府产业基金2.0版投资运作。市级设立浙江温州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等多支母基金,覆盖全市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设立14支母基金,规模112亿元,设立29支子基金,投资项目111个,投资额26.59亿元。

创新党建服务 打造政企联动党建品牌

今年9月,市财政局联合市直机关工委走进浙江华远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会计税务专家服务团为载体开展“红专惠企行”活动,加强政企联动,助推企业发展,切实提升财政部门党建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一轴三强五创”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打造“财暖瓯越”党建品牌,探索推进财政系统“党建联动”,逐步形成以党建为主轴,以强政治、强组织、强作风为保障,以创业绩、创服务、创联盟、创品牌、创模范为目标的工作大格局,突出财政部门的党建风采。

除“红专惠企行”活动外,“五好服务”活动也是市财政局推进“党建联动”的一大重要载体。

今年,市财政局累计投入40亿元助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市区主干道和公交BRT等项目建设,全面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此,市财政局政府投资项目处特别对“六重清单”中的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五好服务”。

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是我市“两线三片”中跨江发展的重点交通工程,也是连接瓯江南北的东部要道。从该项目立项开始,该局政府投资项目处便全过程跟踪项目各项投资控制工作,开展物有所值评估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同时,积极与省财政厅、财政部对接,将该项目成功纳入国家首批PPP示范项目库。

在投资大、工期紧、项目复杂的压力下,财政干部多次深入工地现场开展“五好服务”,协同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难题,把“投资先锋、服务标杆”的理念在工程中发扬光大,确保该工程今年年底验收通车。七都北汊桥的建成通车,将有助于优化温州城市路网布局、促进温州大都市区协调发展。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市财政局已累计开展“五好服务”2382次,解决困难问题3762个;组建会计税务专家服务团,打出“线上+线下”服务组合拳,打造全国首个会计专家在线服务系统,线上、线下共服务企业11000余次,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点赞。

来源:瓯网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新冠肺炎_社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