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气骤然寒冷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老年人因为抵抗能力差而患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肠疾病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寒冷病防不胜防,那么老年人要怎么避免冷刺激,合理保健不患病呢?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冬季寒冷干燥,再加上又是雾霾多发季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还可以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比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自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常会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主要是哮喘、肺炎,此外,咽炎、急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也容易发作,此类患者从立冬之后就开始慢慢增多。特别是老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对冬季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极为敏感,长期处于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哮喘。
另外冬天还是感冒的多发季节,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不可避免地成为流感病毒首要攻击目标。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引起心肌炎、肺炎、肾炎等疾病,加重心脑血管病、肺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防范措施
(1)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使室内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因为空气干燥会影响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出门尽量不要穿低领衣服,同时最好围上围巾,注意咽喉部保暖。
(3)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开窗通风。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人体头部的皮肤虽然薄,可是血管以及毛发既多又粗,所以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而寒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内部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更甚者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这也就大大的增加了中风的发病率。
在冬天,老年人对寒冷刺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因此也是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很多老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
另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
防范措施
(1)饮食要清淡,营养均衡,少油少盐少糖,吃一些调脂降脂、溶血栓的营养膳食补充剂,呵护心脑血管健康。
(2)密切监测血压、常备急救药物。
(3)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血压反跳。
(4)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入冬后,老人出现骨折的现象明显增多。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容易导致原有的内科系统疾病加重,以及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每一种并发症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大部分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卧床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尤其是下肢的静脉血液,由于没有肌肉的收缩,就更容易产生血栓。而血栓会随着血液循环游走至肺、脑等重要器官从而产生栓塞,导致骨折病人猝死;此外,骨折后高凝状态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防范措施
(1)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及运动习惯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免运动损伤。
(2)补充骨骼和关节需要的营养成分,比如胶原蛋白、钙、维生素D、氨糖等。
寒冷的刺激还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血管痉挛,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受酸性消化液的侵蚀而形成溃疡,而一些有胃肠疾病的老患者在这一时期稍不注意,就会加重病情。
寒冷的天气里吃冷饮或饭菜不加热就吃等,人的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胃溃疡也容易发病,老人原本肠胃功能就差的人容易出现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甚至会引发肠胃炎。
防范措施
(1)注意饮食要营养均衡,切忌暴饮暴食、酗酒,尤其不要再喝冰啤酒。
(2)吃火锅时不要一味涮牛羊肉,还要适量吃些馒头、面条等面食,可对肠胃起到保护作用。
(3)常喝温水,吃温热的食物。胃寒病人可多喝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都有健胃、暖胃的功效,可用于调理胃寒的病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