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人民群众的“知心人” —— 记东岳法庭庭长杨威

2020-12-14新闻18

杨威,1984年出生,2012年进入息县人民法院,先后任职于东岳法庭、夏庄法庭。八年的基层法庭工作使他看起来“沧桑”了很多,但他温和的笑容冲淡了风霜,总能让人倍觉亲切。

扎根基层的八年里,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老法官”。近两年,他个人的年均审结案件数都在500件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办案能手。

“夙兴夜寐” 留住传承续写芳华

2019年4月,杨威任东岳法庭庭长,接棒原庭长“全国模范法官”姜辉,成为东岳法庭的现任庭长。自在东岳法庭任职以来,杨威心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便与日俱增。东岳法庭曾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一等功”,时任庭长姜辉更是曾获得“全国模范法官”称号。接管这样一个优秀的法庭,压力可想而知。杨威曾说过,接任东岳法庭庭长时,自己心里就已经暗下决心,一定要俯下身子,深入群众,竭尽所能将东岳法庭“服务群众,扎根基层”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一年多来,杨威带领团队在法庭扎了根,东岳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家”。人民法庭面对的当事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因为沾亲带故,闹的总是家长里短、一地鸡毛的琐事。但杨威知道,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乡亲们是不愿意对簿公堂的。只有妥善处理这些小事情,才能跟乡亲们贴的更近,让法槌落的更稳。东岳地理位置偏僻,因为不熟悉情况,这一年多来,杨威跟着当地的人民调解员走过附近大大小小几十个村落,有时候是为了送一张地址不详的传票,有时候是为了查明案情及当事人情况。树木林立的小道上,他们曾数次穿梭。

对杨威来说,群众的心事就是他的心事。2020年夏天,因为一场土地承包纠纷,杨威带着卷尺跟着当事人赶到涉案土地察看。当时正值盛夏,原被告所承包的土地紧紧相连,涉案土地上鼓囊囊的玉米正在结粒,眼看丰收在望。考虑到测量的准确性,也为了保护当事人利益,杨威决定等秋收后再测量。眨眼秋收已过,杨威心里一直惦记着此事。在得知玉米已经收割后,便立即联系当事人进行再次测量,以便尽快处理纷争。村民的大事小情,在杨威这里都是重要的。他虽不表露于外,但却始终心中惦念,事事皆有回音,有回应。

“精益求精” 用专业化解邻里纠纷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根基,个人才能才可以真正施展。作为四川大学的法律硕士,杨威的专业知识很是扎实,而多年基层法庭工作经历,又让他掌握了更多“情法共融”的专业能力。

2020年6月,杨威接到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案件当事人张某曾在2008年购置了息县某小区房屋一套。去年年底,张某想要装修新房,因常年在外务工,便把装修事宜全权委托给了父亲。谁料自己的父亲居然认错了门,错将王某的房屋当作自家的进行了装修。待当事人王某发现时,房屋装修已经基本完工,事情眼看着无法收场,两家便闹到了法院。

接到案件后,杨威迅速了解案情,考虑到双方的损失和维系邻里关系,杨威决定尽快促成双方调解。但因双方争议大,又各有苦衷,第一次调解并不顺利。为了促成调解,杨威同时邀请该乡司法所、街村村委会参与第二次调解。虽然第二次调解也未成功,但双方诉求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只要有希望,就不能放弃。在第三次调解中,杨威数次到双方当事人家中,从情、理、法多方面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终,王某同意不再要求张某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并愿意给予张某适当补偿。案件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案件调解终于结束,看到二人握手言和,杨威的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案件固然也可以直接作出判决,甚至判决会更省时省力,但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及以后邻里关系,杨威采用了些“笨”功夫,多次走访,三次组织调解,最终促使案结事了,双方矛盾得以真正化解。

“百转千回”以真心彰显司法温情

法官的特别职业身份令他们总是会见到更多的悲欢与纷争,杨威也不例外。在这个小小的法庭里,他见过太多的泪水,太多的争吵,似乎纷争总是跟随不幸而来。但在这“苦水”中浸泡过的杨威,却始终有一颗柔软的心。也许是因为见得多,他反而更能感同身受,更清楚什么样的方案对当事人才更有益。在杨威心里,司法并不是冷冰冰的法条,它应该是能带来温暖和慰藉的“小太阳”。

杨威曾受理过一个离婚案件,案件当事人刘某的成长经历很特殊。刘某年幼时,父亲因故去世,母亲抛下他远嫁他乡。年仅几岁的刘某此后便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日子,由亲戚帮衬着照顾,直到刘某十岁。此后,不愿寄人篱下的刘某便开始自己谋生,一路磕磕绊绊也终于能够养活自己。因为童年的经历,刘某很是孤僻,时常一人独来独往,几乎不与人打交道。直到三十多岁,才经人介绍认识了小他八岁的邹某,两人不久后便组建了家庭,并育有子女。也许是因为家庭实在困难,两人常因琐事争吵。在又一次发生争吵后,刘某将邹某诉至法院,请求离婚。

得知刘某的家庭情况后,杨威先找到了邹某。当看到邹某口口声声同意离婚,但言语间却又流露出不舍后,杨威的心里有了决断。他先是走访了刘某的邻里,了解夫妻二人的日常相处和几个孩子的状况。随后找到当地的扶贫干部,详细询问二人的家庭收入等。接着,杨威将两人约来,从刘某个人的不幸童年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再到身为父母的责任与担当,以及邹某的不舍。一个多小时的沟通,邹某早已泣不成声,刘某也数次背过身搽拭泪水。最终刘某主动撤回起诉,夫妻二人重归于好。

“家庭纷争里,当事人争的也许并不是对错,他们需要的或许只是一份理解和一次真诚的沟通。”杨威感慨道。

悠长的林间乡道上,沉沉的夜色逐渐漫上来,呼啸的警车驶过,捧着卷宗的杨威正在仔仔细细的翻看材料。今天是周五,一周的忙碌之后,他想回家去看看女儿。因为常年扎根基层,对妻子和孩子来说,他是“周末丈夫”“周末父亲”。赶上忙碌的时候,相聚的时光就更加短暂。因为心中怀着亏欠,每次回家他都恨不得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肩上的责任催着他收拾行装赶赴“战场”。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只有勤奋不怠,才是一切善行之师。作为一位基层法官,杨威深知当事人的苦楚与无奈,更理解他们期待案件尽快解决的焦虑。因为了解,所以不怨。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他只是默默地俯下身子,加班加点办好手中的每一起案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奔波最终会化成一剂良药,治愈那些纷争与苦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