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这首诗名叫《筹笔驿》,作者是晚唐诗人罗隐。罗隐途径四川广元筹笔驿,遥想当年诸葛亮曾在此地驻军练兵,不由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怀念诸葛亮的名作,表达了对诸葛亮卓越才华与品德的钦佩,还有壮志未酬的深深怅惘。
诸葛亮之所以受到后人千秋敬仰,令无数英雄竞折腰,很多人是因为佩服诸葛亮的极富传奇色彩的智慧与能力。其实,在真实的三国时代,与诸葛亮才干差相仿佛、半斤八两的大有人在,甚至可以说一抓一大把,魏国的郭嘉、司马懿,吴国的周瑜、陆逊,都不在诸葛亮之下。
其实诸葛亮最为可贵之处,在于他对蜀汉无比的忠诚。章武三年,刘备病死后,诸葛亮大权独揽,成为蜀汉无冕之王,军政大权尽在掌握,权势之盛,如日中天。而当时的刘禅,还是个16岁的黄毛孺子,朝中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的威望与能力可以和诸葛亮抗衡。可以说,诸葛亮若在此时篡权夺位,拿掉刘禅取而代之,可谓不费吹灰之力。
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就是在类似处境中,未能抵抗住权力的诱惑,不顾一世英名,悍然发起“高平陵之变”,把曹魏皇权收入囊中。诸葛亮面对的机会比司马懿还要好得多,但他却自始至终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不仅没有丝毫觊觎皇权之心,而是数十年如一日,为蜀国江山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诸葛亮为蜀汉如此付出,貌似蜀国仍然有人对他心怀不满。《华阳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军中病故。巨星陨落,天地同哀,蜀汉军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诸葛亮的哀思。
就在此时,蜀汉大臣李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向刘禅上了一道著名的奏疏《丞相亮卒上疏》,向刘禅表示祝贺,奏疏中认为诸葛亮专权跋扈,“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严重威胁蜀汉皇权。“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认为诸葛亮一死对蜀汉是好事,应当庆祝。
李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在此时向刘禅表示祝贺?李邈,四川广汉人,早年是益州军阀刘璋手下一个官吏。刘备夺占益州后,李邈被任命为益州从事,此后又担任丞相参军、安汉将军等职务。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李邈也跟随诸葛亮出征。
此次出征,因为蜀将马谡在重镇街亭失利,以全面失败告终。诸葛亮按照军法要斩杀马谡,李邈站出来求情:“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认为马谡是个人才,诸葛亮应当赦免马谡。诸葛亮正在盛怒之中,严厉斥责了李邈,并撤了他的职务,把他赶回成都,李邈从此对诸葛亮怀恨在心。
李邈品行卑劣阴狠,一直伺机报复诸葛亮。他以己度人,猜测刘禅与诸葛亮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冲突,于是诸葛亮死后,他立即上书刘禅,目的是挑唆刘禅与诸葛亮关系,想让诸葛亮死后身败名裂。
谁知他判断失误,刘禅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不仅没有听信他的话,反而暴跳如雷,当即下旨斩杀李邈,小人李邈得到应有的下场。#诸葛亮#刘禅#蜀国收藏
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就是在类似处境中,未能抵抗住权力的诱惑,不顾一世英名,悍然发起“高平陵之变”,把曹魏皇权收入囊中。诸葛亮面对的机会比司马懿还要好得多,但他却自始至终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不仅没有丝毫觊觎皇权之心,而是数十年如一日,为蜀国江山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诸葛亮为蜀汉如此付出,貌似蜀国仍然有人对他心怀不满。《华阳国志》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五丈原军中病故。巨星陨落,天地同哀,蜀汉军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诸葛亮的哀思。
就在此时,蜀汉大臣李邈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向刘禅上了一道著名的奏疏《丞相亮卒上疏》,向刘禅表示祝贺,奏疏中认为诸葛亮专权跋扈,“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严重威胁蜀汉皇权。“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认为诸葛亮一死对蜀汉是好事,应当庆祝。
李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要在此时向刘禅表示祝贺?李邈,四川广汉人,早年是益州军阀刘璋手下一个官吏。刘备夺占益州后,李邈被任命为益州从事,此后又担任丞相参军、安汉将军等职务。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李邈也跟随诸葛亮出征。
此次出征,因为蜀将马谡在重镇街亭失利,以全面失败告终。诸葛亮按照军法要斩杀马谡,李邈站出来求情:“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认为马谡是个人才,诸葛亮应当赦免马谡。诸葛亮正在盛怒之中,严厉斥责了李邈,并撤了他的职务,把他赶回成都,李邈从此对诸葛亮怀恨在心。
李邈品行卑劣阴狠,一直伺机报复诸葛亮。他以己度人,猜测刘禅与诸葛亮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冲突,于是诸葛亮死后,他立即上书刘禅,目的是挑唆刘禅与诸葛亮关系,想让诸葛亮死后身败名裂。
谁知他判断失误,刘禅对诸葛亮非常信任,不仅没有听信他的话,反而暴跳如雷,当即下旨斩杀李邈,小人李邈得到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