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前21世纪起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等几个时期,史学界通常称之为“先秦时期”。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夏朝开始,宫廷中有了为帝王服务的宦官。到了西周时期,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各项典章制度,如宗法制、封国制、世袭制、等级制等日渐完善,宦官制度也渐渐定型。那么,宦官之名是如何来的呢?按照古人对天象的研究,上天共有28颗星座,其中有四颗被称为“宦星”的星星位于帝星之侧,拱卫并陪衬着帝星,故先人们认为这四颗星天生就是帝星的奴仆。以此引申,故将侍奉皇帝的人称为“宦官”。但是,宫廷之中不单单只有君王,还有众多的妃嫔宫女。因此,为了防止宦官淫乱后宫,保证皇家血统的纯粹,当宦官的男子一般都是受了阉割的刑余之人。但是,因为人为或制度的缺陷,总会有些功能健全的男子混入宫廷,如自称秦始皇假父的假宦官嫪毐便是其中之一。
按照历史记载,嫪毐之所以能混入宫廷还是因秦国丞相吕不韦的筹划。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吕不韦是个擅长投机的商人,他平生做的最大的一单买卖就是扶持秦国的落魄公子异人登上秦国国君的宝座。这位异人,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登上君位后,立即便将秦国宰相的要职委派给了吕不韦。诏书曰,“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蓝田十二县为食邑”。我们知道,秦国丞相之职的设置始于秦武王时期,在吕不韦之前,担任秦国丞相的有樗里疾、甘茂、屈盖、向寿、魏冉、薛文、楼缓、金受、杜仓、芈戎、范雎、蔡泽等十余人,但同时领受侯爵的却仅有魏冉和范雎两人。另外,秦国赐爵的标准十分严格,商鞅变法时创立的二十级爵位,虽宗室贵族,没有军功也不能获得爵位,更不论第二十级彻侯才有的封土食邑的特权了。因此,听闻毫无军功的吕不韦集官、爵、食邑这三个最高等级于一身时,不单朝廷百官,就连秦国百姓也吃了一惊。不过,此时的吕不韦还不知道,就在他受封丞相的第三年,他还将获得比丞相最高的权力。因为在这一年,秦庄襄王病逝了。
史料记载,秦庄襄王死后,吕不韦不但继续保持了原有的相国职权和文信侯的爵位,其食邑也由昔日的蓝田十二县变成了洛阳十万户。当然,和这些比起来,还有一个名号更能凸显吕不韦无可比拟的权势,即“仲父”。实际上,这个称号既不是官名字,也不是爵名,更不是亲属的称谓。若解释起来,只能从春秋时期的管仲身上找答案,因为他也曾获得过同样的名号,并用此名号统揽齐国大小政务。或许,吕不韦用此身份,其目的便是告诉国人自己可以和管仲一样处理国政,而无需取得嬴政的授权。但是,作为秦国实质上的主宰,吕不韦也有难以诉说的苦恼,那就是秦王嬴政之母赵姬的纠缠。
按照历史记载,赵姬曾是吕不韦府上的侍女,后来因笼络身处邯郸的质子异人而将其拱手奉送。也正是因为这个前因,吕不韦一直都和赵姬保持着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尤其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病逝以后。但是,吕不韦需要处理的军国政务实在太多,即要部属征伐山东六国,又要招徕门客著书立说,还要处理各种奏章以及朝廷内外的各种勾心斗角。时间一长,年近五十的吕不韦实在拿不出精力应付索求无度的赵姬。当然,他也担心年少的秦王嬴政风闻此事,在亲政后秋后算账。于是,吕不韦遂想到了一个办法:找替身。对此事的前因后果,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得极其直白,“始皇帝益状,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啖太后。”
如吕不韦所料,赵姬听闻后大为心动,遂主动找到吕不韦商量如何将嫪毐弄进宫。吕不韦通晓秦律,乃诈称嫪毐有罪而假将其处以宫刑。按照制度,受宫刑的罪犯可以被分配到宫里服役。于是,嫪毐遂名正言顺地到了赵姬的身边。那么,赵姬对嫪毐的能力是否满意呢?惜字如金的太史公说赵姬不但“绝爱之”,还因纵欲过度以致有了身孕,乃至不得不谎称有病跑到了二百里之外的雍城诞下私生子。就此,赵姬对嫪毐的感情遂由单纯地满足情欲而演变成了发自内心的依恋。而嫪毐也利用赵姬的这种依赖,不但要爵要封邑,还趁机将门客插到咸阳的许多要害部门。最终,势力大盛的嫪毐乃产生了取秦王嬴政而代之的野心。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