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海城市的荒郊野外,有一处造型奇怪的“析木城石棚”。它虽然历史悠久,但制作粗糙,为何却成为了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石棚到底是什么来历?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谜团。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析木城石棚是什么模样?整体看去,石棚呈长方形,是由六块花岗岩石板组成的。其中四块大石板为支架,另外两块石板,一块为石盖,一块铺地石。析木城石棚整体高2.8米,南北长6米,东西宽5米,每一块石头的块头都很庞大,石块的摆放看起来非常粗糙,难道是古人随意地摆出的造型?
如果仔细看去,六块石板也都经过雕凿,特别是在南壁支石的上端,有比较较规整的两排小圆窝,是明显的人工加工过的痕迹。
人们还在石棚周围出土石斧、夹砂绳纹红陶片、灰陶片、细泥磨光薄胎红陶片。根据石棚的建筑形式及出土文物的特点,可以认定它是青铜时代巨石文化遗迹,也是原始社会晚期墓葬的一种,距今约3500-4000年。此文物,正说明了析木城石棚建造的年代——原始社会。
了解完析木城石棚大体的建造年代,许多人就会对足足有45吨的棚盖子,产生一个非常大的疑问——它是如何装上去的?有专家说,析木城石棚原来埋在地下,因为水土流失,石棚才显露了出来。也有专家说,石棚就耸立在此处,它和水土流失没关系,众说纷纭,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析木城石棚被建造出来的目的又是什么?根据《辞海》记载:石棚,又叫“石桌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的一种墓葬。因为墓葬是用石板支盖,造型如同一个小屋,故此,人们称它为“棚”。又因为古代石棚像帝王的冠冕,汉代人称它为“冠石”。还有许多记载表明,在西欧西部,“石棚”古墓分布很多,我国的辽东半岛等地也均有发现。
而石棚建造的年代,正好处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它既有可能是氏族首领或奴隶主的墓葬,也有可能是后人追悼祖先的祭祀场所。人们又在后期的考察中,发现石棚按规模,可以总结为三种类型——小、中、大三类,小石棚为个体墓葬,中石棚为群体墓葬,大石棚为祭祀活动场所。故此,专家认为它是氏族部落首领,或奴隶主贵族的巨石坟墓,或者是祭祀场所。
石棚上方有着挡风雨的盖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是否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为我们的祖先遮蔽风雨的房子?又或者是住人的地方?
不管答案是什么,海城析木城石棚的存在,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葬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是原始社会保留下来的比较完整的石棚,也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建筑物,成为了辽东半岛巨石文化的代表。
它还证实了早在武王克商,分封七十二诸侯国,辽水以东属于一位名叫箕子的国王时,在此之前形成的酋长部落。而部落当中的巨石现象、墓葬文化、祭祀场所……都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析木城石棚的存在,直接代表了奴隶时期特殊的文化,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无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