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弱,经常容易生病、发烧、感冒。很多家长为此很揪心,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常常没有弄清病情,或者听一些亲戚朋友说的什么药管用,就盲目给孩子喂药,结果孩子病越来越重。
其实,“是药三分毒”,如果没有对症用药,孩子的身体承受不住很多药的副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坚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辨证用药,对症下药。
还有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服用成人药,有的家长还好,还会注意用量要比成人减少,有的就直接按成人量给孩子服用,造成副作用增加。但其实,孩子有专门的儿童药,更对应儿童的体质,副作用较小。
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遇风流鼻涕打喷嚏
有的孩子三天两头就感冒了,或者在流感、病毒性肺炎爆发时期很容易中招,或者遇到风就容易打喷嚏、流鼻涕,反反复复,总好不了。
这种情况,是由于孩子抵抗力弱导致的。在中医看来,属于表虚不固,也可以称为体虚感冒。
代表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
组成
黄芪、白术、防风。
功能
益气固表止汗。
用于表虚证。症状多见反复感冒,怕风,一吹风就容易感冒、打喷嚏、流鼻涕,白天容易出虚汗(自汗),有时晚上也盗汗,气短乏力,面色白,舌淡脉虚弱。
应用
现代多用于感冒反复发作、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荨麻疹、喘息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属于表虚不固,外感风邪者。
也常常从用来作为呼吸道流行病期间增强机体抵抗能力,预防病毒感染使用。
注意
(1)玉屏风更适合于在感冒前的预防,或者在反复感冒间歇期使用。但如果是感冒中后期,发热、咽痛、咳嗽、鼻塞等较重时期,不宜使用,容易加重病情。
(2)热病、面红出汗者慎用。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者慎用。
(3)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应相对于成人用量减量使用。二、风寒感冒——怕冷重,咳嗽痰稀,头痛
之前讲成人药的时候提到(链接见文章底部),风寒感冒是人体感受寒凉所致,多发生在秋冬寒冷之际,或者突然降温,温差很大的时节。如果增减衣服不及时,就容易着凉而诱发风寒感冒。
症状则是以寒证为主:初期怕冷较重,轻微发热,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口不渴或仅喝热水。如果有咳痰,多是清稀白痰,如果有鼻涕,多是清鼻涕。中期会有一些较轻的热证,如口微渴,口苦等。
1、代表中成药:小儿清感灵片/小儿感冒散
组成
羌活、荆芥穗、防风、炒苍术、白芷、葛根、川芎、生地黄、炒苦杏仁、黄芩、甘草、人工牛黄。
功能
发汗解肌,消热透表。
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怕冷,肌表无汗,头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乏力疲倦。
注意
(1)本药为小儿处方药,需凭医师处方购买,按照说明书服用,周岁以内、1-3岁以及3-5岁小儿用量不同,注意区分。
(2)风热、暑湿感冒不宜。
(3)如出现高热不退,或咳嗽、气促、鼻翼煽动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2、其他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由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组成。症状常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常用于风寒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风寒头痛、偏头痛等。注意儿童使用该药,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量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减量使用。
(2)小儿至宝丸:由紫苏叶、广藿香、薄荷、羌活、陈皮、制白附子、胆南星、炒芥子、川贝母、槟榔、炒山楂、茯苓、炒神曲、炒麦芽、琥珀、冰片、天麻、钩藤、炒僵蚕、蝉蜕、全蝎、人工牛黄、雄黄、滑石、朱砂组成。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停食停乳,发热鼻塞,咳嗽痰多,呕吐腹泻。
注意本药为处方药,需医师处方才能开具。
另本药中含雄黄、朱砂,不宜过量服用、久服。
三、风热感冒——发热重,咽喉肿痛,痰黄黏稠,口渴喜冷饮
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邪气侵犯体表,常发于春、夏、秋季较暖和的季节,但如果冬季在较温暖的房间里,也有患风热感冒的可能性。
典型症状以“热”证为主:发热较重,轻微怕冷,微有出汗,头胀痛,鼻塞,鼻腔干燥发热,流黄鼻涕,口干咽干,喜喝水,咽喉肿痛,咳嗽黄痰。
这类感冒的患者以“发热”为主,区别于风寒感冒的以“怕冷”为主。而风寒感冒后期,也有可能转化为热证,比如也开始发热、鼻塞、咽喉肿痛等,此时也可以用风热感冒药。
1、代表中成药:小儿感冒颗粒
组成
广藿香、连翘、菊花、薄荷、大青叶、板蓝根、地骨皮、白薇、石膏、地黄。
功能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要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状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
应用
现代可应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见上述症状者。
注意
(1)风寒感冒不宜。有脾虚腹泻症状的患儿不宜,或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2)按说明书服用,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用药药量的区别。
(3)高热不退、咳喘加剧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本品不能用来预防流感。
2、其他中成药
(1)小儿清咽颗粒:由玄参、蒲公英、炒牛蒡子、薄荷、蝉蜕、板蓝根、连翘、牡丹皮、青黛组成。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
(2)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发热,咳嗽,咽痛、微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鼻涕、舌红苔薄黄等。现代常用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腮腺炎、乙型脑炎等初期阶段。儿童宜减量服用。
注意:本品也不能用于预防流感、肺炎。
(3)小儿清热灵:由柴胡、黄芩、黄连、白屈菜、牛黄、板蓝根、射干、北寒水石、重楼、菊花、蝉蜕、麝香、冰片、珍珠、天竺黄、紫荆皮组成。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嗽气喘。
四、暑湿感冒——高热,头痛身重,呕吐腹泻
暑湿感冒常常发生于夏日暑热天气,常常表现为“中暑”、“胃肠型感冒”的症状:发热较高,头痛,身重酸痛,口渴,呕吐,腹泻等。这是因为暑热之邪含有湿邪和热邪两方面的特点。
1、代表中成药:香苏正胃丸
组成
广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姜厚朴、麸炒枳壳、砂仁、炒白扁豆、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茯苓、甘草、滑石、朱砂。
功能
解表化湿,和中消食。
用于小儿暑湿感冒,症见头痛发热、停食停乳、腹痛胀满、呕吐腹泻、小便不利。
注意
(1)本药含有朱砂,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其他中成药
(1)藿香正气软胶囊:由苍术、陈皮、姜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状见头痛昏重、胸膈满闷、腹胀痛、呕吐腹泻,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症状。儿童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减量服用。
(2)金衣祛暑丸:由藿香、香薷、紫苏叶、木瓜、茯苓、丁香、檀香、甘草组成。用于中暑外感,恶寒发热,头痛身倦,腹胀吐泻。总结:小儿感冒药不仅这几种,关键要分清类型
有很多家长可能会问,这几种药我们都没有,或者医生都没有开,孩子感冒可以吃别的药吗?
@黄药师手记:当然可以。这里只是列举典型中成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是帮助家长掌握判断孩子感冒、咳嗽的类型的方法,避免滥用中成药,用错中成药。
1、体虚感冒:关键在于容易反复感冒、遇风流鼻涕打喷嚏,出汗,怕风,在流行病爆发时期很容易中招。
2、风寒感冒:多发生在秋冬寒冷时节,症状以寒证为主:怕冷较重,轻微发热,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口不渴或仅喝热水,咳痰稀白,流清鼻涕。
3、风热感冒:常发于春、夏较暖和的季节,或冬季在较温暖的房间。症状以“热”证为主:发热较重,轻微怕冷,微有出汗,头胀痛,鼻腔干燥发热,流黄鼻涕,口干咽干,喜喝水,咽喉肿痛,咳嗽黄痰。
4、暑湿感冒:常常发生于夏日暑热天气,常常表现为“中暑”、“胃肠型感冒”的症状:发热较高,头痛,身重酸痛,口渴,呕吐,腹泻等。含有湿邪和热邪两方面的特点。
以上只是列出了比较典型的几种感冒、咳嗽的类型,当然,临床有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有兼有多种感冒、咳嗽证型的,也有上面没有涵盖的类型。我们后面的文章也会介绍到更多的内容。
参考资料: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方剂与中成药》《只有中医知道:中成药这样才有效》
#哆咖医生超能团#
相关阅读:
5种常用于风寒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文中涉及处方、用法,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其它用途,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欢迎留言,大家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