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举行:让世界看到来自南京的和平之光

2020-12-13新闻12

来源:紫金山新闻

寒风中的点点烛光,照亮黑暗、寄托哀思。12月13日晚,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其后代代表、援鄂医护人员代表、青年学生代表等静默肃立、寄托哀思,缅怀遇难同胞。

烛光祭·国际和平集会现场。南报融媒体记者 余梦娇 摄

荧荧烛光,悼念83年前的遇难同胞

今年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成立35周年,12月13日是第7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系列活动之一,烛光祭活动自2009年起,已连续举办了11年。

在祭场正前方的墙壁上,是一个巨大的白色花圈浮雕,中间是黑色的“奠”字,在它的下方,熊熊燃烧的长明火照亮了四周。17时30分,烛光祭拉开了帷幕,小号演奏的一首《南京记忆》如泣如诉,现场庄严肃穆,大家手捧蜡烛,向逝去的同胞致以深切的哀悼。

1937年的冬天,约翰·拉贝等20多位国际友人组建的南京安全区,庇护了25万多名难民,温暖了无数颗在瑟瑟寒风中绝望的心。至暗时刻,拉贝的秘书陈文书,留守南京为难民守护着生的希望。当晚,陈文书的儿子陈声德来到烛光祭现场,和大家分享自己家族的故事。他的父亲陈文书作为拉贝的助理,帮助拉贝了解难民营情况及协助国际友人运输粮食,而他的母亲徐淑德是金陵中学难民收容所医务室护士,与一同避难的妹妹徐淑珍,在金中难民收容所参与救助难民。

“我的父亲与母亲,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所表现出的善良、勇敢,一直影响着家族的后代。”陈声德表示,点点烛光中,我们共同悼念83年前遇难的同胞,共同缅怀国难之时挺身向前的英雄,共同祈愿当下与未来的和平。

铭记历史,让世界看到来自今日南京的和平之光

仪式现场,在《和平颂》悠扬的歌声中,6岁的紫金草女孩赵彧骁点亮了手中的“紫金草”。“我觉得和平就像紫金花的种子一样,种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这已是赵彧骁第三次担任紫金草女孩,赵彧骁的妈妈姜超楠告诉记者,第一次担任紫金草女孩时赵彧骁还会不停地问“什么是和平”,而今年她已经能说出自己对和平的理解了。“南京大屠杀是每一个中国的小朋友,尤其是南京的小朋友必须要铭刻在心的一件事,通过参加公祭日的活动,可以将爱国情怀深植孩子内心,对她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姜超楠说。

“今年以来,我们送别了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73人。亲历者逐渐老去,历史的记忆却不会淡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曾经血淋淋的伤痛,遇难者名单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警示我们要铭记历史,才能接好和平的接力棒。珍爱和平已成为世界共识,希望通过这烛火,点燃人们珍爱和平的精神火炬,让世界看到来自今日南京的和平之光。

自强不息,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当晚,今年抗疫的医护代表们受邀参加了烛光祭。“通过抗疫,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强大的祖国是人民幸福与安宁的坚强后盾,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举国同心、生命至上的精神力量。”鼓楼医院援湖北医疗队代表杨海龙说,援鄂的经历让他明白了生命如此可贵,83年前30万同胞殒命让他无比痛心,现在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当代青年能够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章晗钰和同学们手持白烛为遇难者献唱《和平颂》。“之前都是从历史书上了解到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参加这次烛光祭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83年前的那场灾难给南京带来了多大的痛苦。”章晗钰告诉记者,参加公祭日活动之前,她还曾参与学校组织的《拉贝日记》歌剧演出。当晚参加烛光祭活动让她百感交集。她表示,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她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将加倍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报融媒体记者 杨凡 余梦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