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打工家门口 就近把钱挣

2020-07-22新闻3

“我快60岁了,出去找工作不容易,活儿太重了自己拿不下来,轻便活儿人家不要,一个月顶多能工作20天。现在,我在家门口天天有活儿干,家里也能照顾到,比以前强多了。”说起自己打工的经历,已经在宝林种养殖合作社工作3年的李春萍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子长市杨家园则镇吴家坪村从村情实际出发,采取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精准组织就业培训、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精准转移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措施,把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服务推向纵深,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离家近了,打工方便了何莉的孩子年龄小且都在上学,家庭开支较大,夫妻俩没有什么手艺,依靠打临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吴家坪村第一书记李瑞芳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到子长市宝林种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委宝林。委宝林很快与何莉达成务工协议,除了每天支付100元的工资外,还免费提供一顿午饭,解决了何莉家的燃眉之急。

“我以前到处揽工,今天有活儿干,明天可能就没活儿干,多跑了冤枉路,还挣不了多少钱。”说到现在的工作,何莉十分满意。她每天早上8点上班,工作点离家只有七八分钟的路程。比起以前工地上的活儿轻松多了,还能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学习果树管理技术。

据了解,子长市宝林种养殖合作社坚持种养结合、以草促畜、以畜促果的生态之路,招募贫困户入社,累计雇用工人16名,带动22户贫困群众致富,发放务工工资26万余元。委宝林说,今年,他们的果园在原有350亩的基础上,扩大了面积,新建了猪圈,同时还承包了村上的鱼塘,一旦投入运行,还打算雇用村民,让大家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挣钱。

活儿多了,生活稳定了吴家坪村距离子长市区较近,交通便利。该村因重大项目建设,土地被征用,产业发展受限,务工成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吴家坪村积极为群众提供劳务信息,帮助群众寻找就业岗位,动员群众通过务工脱贫增收。

面对村民迫切的就业愿望,吴家坪村充分利用驻地企业火车站、子姚高速公路项目部、中国石油加油站等平台,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同时,对年龄大、身体不适合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卫生保洁、护林防火、道路巡查等岗位解决就业问题。

“能就近就业太好了,我现在每个月领的工资都是村委会和火车站协商支付的,比以前多,还很稳定。”在子长火车站从事卫生保洁的李高兴说。以前,她的丈夫在外面打工,全年大部分时间不在家,自己又要看孩子,又要打零工,整天忙得团团转。在村委会的联系下,她到子长火车站干上了保洁工。李高兴说,在火车站工作每个月还能休息几天,遇到什么事需要请假,互相换个班就好了,工资少不了。

吴家坪村巧借社会力量,积极联系本村籍在外承包工程的负责人,优先雇用村上输出的务工人员,开发就业岗位,解决居民的就业困难。

收入多了,信心更足了37岁的张刚擅长绑钢筋,常年在外务工,收入相对稳定。今年,由于疫情丢了工作,没有揽到活儿,家里又急着用钱,无奈之下张刚找到村委会。村委会帮他联系到子姚高速公路工程队,让他重返工地。

如今,张刚已经在工地干了4个多月,拿到了1万多元的工资。“我现在骑个自行车几分钟就能到打工的地方,一个月还能挣五六千元,家里的日常开支够了,还能积攒一些,我非常满意。”张刚高兴地说。

今年,吴家坪村充分了解群众基本情况及就业需求,详细询问目前的就业状态,对于未就业人员问清未就业原因、生活状况、技能特长、培训意愿、求职要求、就业去向等,并分类登记造册,为以后扶持就业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吴家坪村还举办培训班,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1083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186人、驻地企业解决就业79人,其中解决贫困户31人就业。

来源:延安日报

#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