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战国时代的伟大君主,缔造华夏第一支正规骑兵,最后却被活活饿死

2020-12-13新闻12

#春秋战国的故事#

战国时代,每一个国家都有着鲜明的旗帜,也是各自立足的根本。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改变了暴烈如火的本性,在王权和法度之下,臣民的情绪宣泄口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和征服。

燕国也曾尝试过变革,可惜因燕王哙的理想主义而失败。最终,沦落为被大国掠夺的对象。

齐国作为最富裕的国家,但历代齐王骄横自大,而且在权臣的倾轧之下,田氏窃取正统。一时间骄纵无匹,最后也没逃脱败亡的命运。

今天,咱们的主角也是七雄中的一个大国。威震北方游牧民族,拥有华夏第一支正规骑兵。同时,也是战国后期唯一可与秦国争锋的国家。

赵国。

古语有云,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其中燕国多占了一分慷慨,而赵国却多占一分悲歌。

为什么呢?

因为赵国人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暴躁、好战、冲动、目无法度。可以说在他们的性格中,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

这种性格奠定了赵国的崛起,也注定了赵国的衰亡。

春秋时期并无赵国。

赵国的开始源于赵氏首领赵襄子。

赵襄子性格具有典型的赵国人特征,性烈如火,铁血无情。为了扩大版图,甚至采取了非常狠毒而令人不齿的手段。

赵氏一族最初委身晋国,为了扩大势力,宴请代国国君,也就是自己的亲姐夫。并在当场杀掉代王,继而吞并了整个代国。

晋国不肯坐视赵氏发展,举兵征伐。赵襄子眼看就要顶不住了,于是派谋臣说服韩国和魏国联合抗晋。

此后,晋国灭亡,国土被赵、韩、魏吞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同时,也标志着华夏历史从春秋走向了战国时代。

然而,赵国的前途并没有一帆风顺。问题同样出现在王权的继承过程中。

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权臣子之,导致燕国大乱。而赵国也有类似的命运。

赵襄子去世前,竟然无视自己的嫡长子,将王位传给了自己侄子。自此,一场王权争锋中的腥风血雨,笼罩了赵国数十年之久。

直到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出现,赵国才从内斗的阴霾中走出来,跻身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位君主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武灵王,赵雍。

赵雍继承了先祖的性格,只多了一份对未来的运筹帷幄。在战国时代堪称伟大的一位国君。他看到了秦国的强大,预料到两国早晚会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因此,他力排众议,改变了传承数百年的传统,仿效游牧民族,将累赘的传统服装简化。打造了华夏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骑兵。

这起事件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

随后,赵雍的骑兵北上,灭掉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势力版图蒸蒸日上。

纵横家张仪曾这样说过,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这句话怎么理解?

齐国擅长训练技击之兵,类似现在的特战军,数量有限,但实力极强。但齐国的技击部队,却战胜不了魏国的武卒。

魏国武卒单兵作战能力很强,耐力也在七国中出类拔萃,善于长途奔袭作战。

而魏国的武卒遇到秦国的锐士,同样要吃败仗。

秦国的锐士是怎么来的?从数量庞大的士兵中脱颖而出,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士兵。饿虎群

狼见了都要害怕的饿鬼军团。

秦国的爵制是靠人头记军功的。每个秦兵腰里都绑着血淋淋的人头作战,谁见了不怕呢?

但尽管如此,秦国的锐士在赵国的骑兵之下,也讨不到好处。在长平之战时期,秦国的锐士却在骑兵的铁蹄下损失惨重。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赵国的骑兵这么强,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虐得死去活来?长平战役还被秦国坑杀四十万?

解释这两个问题并不复杂。

骑兵历来是可怕的军事力量,但需要支撑这一兵种,需要雄厚的后勤补给力量。

战国时代的国家争锋,并非是一场战争的得失,更重要的国家机器的运作较量。

秦国虽然地处西垂之地,但拥有物产丰富的巴蜀之地。粮食历来不是问题。而且,秦国连年征战,战争机器从来没有被物资拖垮过。

反观赵国,虽然处于平原地带,但多数土地贫瘠,根本不足以支撑战争的补给。更不用说让大规模的骑兵长途奔袭。

因此,长平之战廉颇只能选择固守,眼睁睁地看着国家被物资拖垮。

还有一点,赵武灵王虽然改革了军队,但国家制度并没有像秦国那样彻底改革。军队虽利,却耐不住政局不稳。

赵武灵王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同样犯了先祖的错误。没有传位给嫡子,反而立幼子为新王。自己坐上了主父的位子。

他这么做其实是有深远谋划的,但他的臣子并不理解。

最终,国家分为两派,赵武灵王在双方的斗争中,权力被瓜分得干干净净。最后,新王一派胜出,赵武灵王被幽禁在沙丘宫,被活活饿死。

原本,赵武灵王是想将国家分为两支力量,全部握在自己手中,综合其优劣徐徐图之,最终目的还是要剑指秦国。

可惜赵武灵王犯了跟燕王哙同样的毛病,太过于理想化,将权力转移看得太过于简单。

同样,赵国人的自负、妄为、不计后果,也将赵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纵观赵国历史,不难得出一个悲哀的结果:赵国灭亡实属必然。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