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术间麻醉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一看号码,是院内小号。不用多想,一定是工作上的事。
果不其然,电话那头的老郑说,明天有一个患者很特殊:几年前做过喉癌手术,这次要做开胸肺叶切除。说这个患者做的是全喉切除术,只靠颈部造口呼吸,让我去看看能不能麻醉。
忙完这台麻醉后,我直奔胸外科。在路上,我边走边分析:这样的患者,按理说气道风险应该更小。因为,根本不用考虑插管困难的事,也没有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气道的风险。
然而,看到患者的时候,情况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料。手术方式没有什么特殊,只是一个早期肺癌,要做左下肺叶切除。虽然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复合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也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但毕竟这个技术不经常用。相比较而言,全麻还是得心应手。但有几个情况,是不得不面对的:
首先,他这个气管造口时间较长,口径似乎只能容下一下小指。深部情况,还不得而知。因此,术前拿纤支镜探查一下是有必要的。如果是做其他部位手术还好,做胸科手术要插一个双腔管。满足通气的情况下,双腔管要比单腔管粗。因此,这对气道口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腔管插不进去,可能比较麻烦。最优选的双腔管如果不行,只能试试封堵导管。总之,这些方案都已做好了。
其次,由于他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未经过鼻腔的加温、加湿,他一直有一定的气道感染。为了控制感染,他常年吃药控制。因此,围术期防治肺部感染是一个重点。另外,这种气道极有可能是高反应气道。一旦有插管刺激,很有可能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加、气道痉挛甚至气道闭塞等气道事件。而任何气道事件,都是极大的考验,和不被容许发生的。
术前的纤支镜结果显示,他的气管造口果然有一些情况:由于瘢痕组织形成,气道变得狭窄。触碰上去,也是比较硬的组织。这就意味着,双腔管的计划不可行,只能选择封堵导管。
为了降低气道反应,手术前一天晚上以及手术当天早上,都对他的气管和肺部做了雾化。同时,也嘱其适当口服了抗生素。而我们在插管的时候也十分小心:在气管导管外面均匀涂抹了带有麻药的胶浆。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另一方,也降低拔管时的刺激、降低拔管后发生气道事件的可能性。
麻醉深度方面,虽然考虑到他的气管可能由于长时间暴露而敏感性下降,但我们也没敢减少药物剂量。这样的特殊病例,我们不能冒这个险。一旦出现麻醉深度不够而刺激非常强烈,很有可能引发气道事件。
由于封堵导管未经过口腔,因此露出外面好长一截。因此,我们术中非常小心,生怕折到这根“生命之管”,也怕它掉出来。由于脖子上的皮肤比较疏松,胶布粘的效果不好,只能用绷带绕脖子固定了一圈,但又怕绷带勒住颈部血管。当时,那个纠结啊。
术中没有特殊,手术也很快,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这样快速的手术,是我们麻醉医生最喜欢的了。要知道,麻醉五六个小时的手术和麻醉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手术,患者苏醒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不是麻醉水平的问题。
当外科医生缝好最后一针后,我停止了所有麻醉药物的输注。过了几分钟,患者如期有了苏醒迹象。为了防止气道刺激过大,我选择深麻醉下拔管。没有了舌后坠以及困难插管的顾虑,这样的患者深麻醉拔管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总之,无所谓风险大不大。打有准备的仗,尽最大的力去降低风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