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132位艺术家596件作品 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如何为山东文化赋能?

2020-12-13新闻13

展览开幕式现场

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3月12日,“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终得展出。作为山东省第一个政府主办的国际双年展活动,此次展览希望以“和”为破局之动力,探讨“和”的文化内涵与当代艺术创新的关系。

展览包括三大板块:山东美术馆展出提名艺术家作品、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展出青年策展入选项目,青年策展项目入围项目以线上方式进行展示。最终,本届双年展共展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8位艺术家(国外艺术家93人)共596件作品。

此次参展作品有近一半作品为国内首展,约1/3的作品是围绕本次展览主题“和动力”全新创作,很多参展作品中都融入了济南或山东元素,作品类型涉及国画、雕塑、装置、影像、人工智能、生态艺术等,展览地点为1-3楼展厅,是山东省近年来参展作品最多、展览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美术展览。

在所有参展艺术家中,提名艺术家132位,参展作品186组(件),包括91位国内艺术家创作的114组(件),以及41位国外艺术家创作的72组(件)作品。该部分除在山东美术馆的实体展览外,还将以“云展览”的形式进行永久性的网上展示。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国际双年展致力于扶持本土新人新作,特别推出青年策展单元,与策展人提名展相呼应。该项目主要面向全国45岁以下的策展人,公开征集具有原创性和实验性的展览方案。

济南美术馆“青年策展单元”展览现场

青年策展项目共有253位艺术家创作的410组(件)作品,包括119位国内艺术家的350组(件)作品,以及54位国外艺术家创作的60组(件)作品。这其中,7个项目为线下实体展览,共展出91位艺术家的129件作品。12个提名项目将以“线上展览”的形式向观众展出。

隋建国作品《云中画园——折枝系列2号》

刘庆和作品《深冰》

刘云作品《晚秋树弄影》

秋麦作品《虎跳峽》

秋麦作品《虎跳峽》在展览现场

和为破局之动力

齐鲁之地,孔孟之乡。海右亭古,济南多名。多传统,重礼义,是大多数人对山东的印象。这里有闻名遐迩的青州佛造像,有擢发难数的孔庙,有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的神仙居所蓬莱阁… 在“历史名城”的文化基调下,能否举办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又能否与以传统著称的山东文化互哺,是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乃至山东艺术界一直思考的问题。

12月12日,“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在山东美术馆举行

图为研讨会现场

多方讨论后,展览主题最终定为“和动力”。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孕发地,“和”其核心理念,包含了中和、和睦、和谐、和合等内质,是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而在全球政治文化日趋割裂、隔离的当代,“和”主题的再次提出,较之以往无疑给人更深刻的启示。

莱安德罗·埃利希作品《建筑-超然楼》

安尼施·卡普尔作品

徐冰作品《鹊华秋色图》背后

展览作品

丘挺作品

对于“和动力”,此次展览总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作为一种文化立场和精神属性,一般而言,“和”的意涵主要呈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本届双年展以“和动力”为主题,旨在以创新性的文化观念与学术修辞,跨文化、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方式,在传统文化与当代创造之间建立新的关系,揭示当代艺术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联性,发掘中国本土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普适价值与文化贡献力,推动中国艺术更好的根植本土,立足时代、照鉴未来。

高世强作品在展览现场

杨宏伟作品《无中生有》

本届双年展策展人于洋也认为,“和动力”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情境。“和”的表层意思和延展意思,统和跨界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统和跨界是一个母题。如果从“和动力”的角度,文化共生,文明互鉴的角度,在山东、济南作为文化地标来讨论这个和,艺术性和主题性结合。同时,“和动力”又涉及经典型和时代性的关系。山东,这样一座历史名城举办国际双年展,本身就是一种经典型的诉求,但同时又有一种对当下社会和对时代关照的诉求。

胡介明作品《一分钟的一百年》

展览作品

诚然,“和”是一个哲学范畴,是中国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它包含着整个中国人类进程,亦浸润着今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此次青年策展项目策展人之一李尚辉说道:“‘和’分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上为‘和文化’,是哲学高度,是当代精神文化的最高指引,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形而下便是现实的生活细节。具体到展览操作,便是跟团队合作之‘和’,与总策展人理念之‘和’。‘和’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中国人灵魂中的品质”。

展览作品

参展作品

双年展如何为山东文化赋能?

就全球范围来看,双年展是全球范围内跟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发生关联的展览形态和形式。威尼斯双年展为威尼斯带来了一半的收入,上海双年展成为西方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在众多经典、成熟案例中,济南国际双年展将如何脱颖而出,独具特色,为传统基础深厚的山东文化赋能?

潘鲁生作品《天地》

潘鲁生作品《天地》在展览现场

王克举作品《日出东方》

闫平作品《大明湖》

陈淑霞作品《后山》

济南国际双年展想到的办法是让当代性扎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

“这次双年展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当代艺术是从中国大地长出来的”,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王力克说道,“它沾染着‘生气’,同时又带着‘土气’,是中国文化的味道。它厚重,包容,有一种穿透力”

展览作品局部

吕胜中作品《大平安》局部

此次展览中,中国艺术家徐冰以光透过废弃物的形成重现了《鹊华秋色图》,展示了一幅不存在的绘画(徐冰语);隋建国在《云中花园》中告别了现代主义、观念艺术和早期现实主义的传统,将雕塑创作交给自己的身体;刘庆和在研习传统水墨绘画的基础上,在水墨写生及技法探索中,表现着他对生命脆弱的关照; 王璜生用铁丝网、玻璃、纱布,以及氧气瓶等等进行创作,关注着社会暴力,关怀脆弱和自尊生命的主题;刘云以光色与水墨的融汇,营造出宁静孤寂的山水意境;莱安德罗.埃里希的《建筑-超然楼》通过对中国建筑场景的再创作,营造出飞檐走壁、穿墙透视之感,挑战着人类视觉的真假边界;杰拉尔丁.托比的《卡伦加》以烟和画布创作出一幅布满了中国道教元素和神话人物的绘画…此次参展的中外艺术家或是深入地研习过传统,或是以西画表达中国宗教,或是关注反思着当代中国。但无论如何,中国文化始终是其此次参展作品的底色。

宋冬作品《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尹秀珍作品《涟漪》

李枪作品《芥子园的乡愁》

虽都以中国文化为内核,但此次展览依旧通过中西艺术的对比,显现出观看视角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全球艺术创作面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张子康提到了展厅中两件作品:徐冰的《鹊华秋色图》和莱安德罗.埃里希的《建筑-超然楼》。徐冰对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进行再创造,埃里希以西方文化视角认识中国传统。两人作品视觉效果不同,但都打破了观众对经典元素的认知。

杰拉尔丁·托比作品《卡伦加》

井士剑作品《生态纪》

孔维克作品《日本遣唐使》局部

李宇成作品《煎饼派对》

这是济南国际双年展赋能山东文化的体现,它打破了公众对济南及山东的认识,激活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当代艺术生态。就这点而言,济南国际双年展可能会是一个转折点。对此,杨卫表示,上海双年展基本上完全是国际化,甚至是以西方策展人为主导的,济南国际双年展是我们自己人为策展人,吸收了国际的资源。从过去几十年对西方的学习的和模仿,进入到一个自身产生思想能量的转折。

吕佩尔茨、张望《山水中的哲人》

顾黎明作品《山水赋-“鹊华秋色”图解》(五联画)在展览现场

这一点得到了于洋的认同。他认为,从主展区到青年策展单元,济南国际双年展将超越现象级展览,成为双年展的经典案例。

参展艺术家(部分)

排名不分先后

中 国

庞茂琨、丘挺、张路江、徐龙森、王迈、雷子人、闫平、王克举、张淳、顾黎明、喻红、井士剑、田黎明、蔡广斌、文祯非、胡伟、邱志杰、应金飞、刘庆和、陈淑霞、刘万鸣、张见、谭平、张望、岳敏君、苏新平、刘云、张方白、王艺伟、孙策、马轲、方向、杨恺亮、潘鲁生、张志民、王力克、宋丰光、李学明、岳海波、刘明波、张宜、李富、王绍波、管朴学、梁文博、孔维克、郭振宇、周伟华、杨晓刚、常朝晖、张晓、高世强、胡介鸣、V小组、王刚、周宏斌、王绍强、王牧羽、宫林、张国龙、李枪、赵小伟、王郁洋、于凡、付小桐、范勃、陈文令、刘军、杨宏伟、章燕紫、王雷、王川、宋冬、李洪波、尹秀珍、隋建国、展望、徐冰、吕胜中、王璜生、史金淞、远宏、孙磊、张光帅、何采柔(中国台湾)、顾跃(中国澳门)

外 国

王衍成、任 戎、杰拉尔丁?托比、李宇成、柳根泽、克里斯多夫·勒·布伦、理查德·朗、约翰·阿穆雷德、麦克亚瑟·比尼恩、吉姆·霍奇斯、朱利安·施纳贝尔、史蒂芬·卡鲁扎、伊芳·凡·阿赫特、弗兰克·威比、乌多·舍尔、大卫·拉查佩尔、里拉托·米洛特、迪瑟·努尔、秋麦、罗曼·西格纳、罗伯斯坦·皮耶尔、艾丽斯·汤姆林森、彼得·费施利、阿里亚娜·洛兹、李昇爱、尤金妮亚·里姆、罗伯特·安德鲁、徐贤锡、道格· 艾肯特、朱利安·奥培、宫岛达男、卡斯登·霍勒、安尼施·卡普尔、莱安德罗·埃利希、伊曼纽尔·范德奥韦拉、哈拉尔德·费尔那居、施拉泽·赫什阿里、马库斯·吕佩尔茨、丹妮·米尼克

搬小板凳占位置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