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边防线上,有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记者探营)

2020-12-13新闻22

“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巡逻到达界碑前,向国旗宣誓并合影留念。

邬 军摄

“里孜戍边模范连”加大对体能等科目的训练力度,有效提升官兵身体素质。图为官兵正在进行搬运轮胎训练。

冯宁波摄

军队跟党走,强军先铸魂。身处边防一线,一批批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安宁、人民幸福。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在复杂的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磨砺战斗意志、锤炼战斗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军队绝对忠诚的不变军魂。

前不久,本报记者采访了身处祖国西陲的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倾听官兵们的动人故事,感受拳拳强军之心、报国之志。

——编者

青藏高原,雪山起伏。风从山间吹来,呼呼作响。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巍峨群山间,一条公路从下蜿蜒到山上。乘车从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驶出,车在莽莽群山间行进,一个又一个急弯,再往山上走,原本不宽的公路逐渐成了一条倚靠绝壁的盘山小道。道路狭窄,颠簸不平。朝窗外看去,一侧峭岩绝壁,一侧断崖深谷,望之令人目眩。

开了许久,驾驶员一打方向盘,车前现出一片开阔荒滩。不远处一座座蓝顶白墙的营房,排布严整。

“到了!”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驻守西藏军区最西端的连队“里孜戍边模范连”。

多年来,西藏军区“里孜戍边模范连”官兵直面恶劣自然环境考验,在生命禁区铁心向党,打造全面过硬的基层连队,培育了战天斗地的作风,立起了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边防有我,请放心!”

终年不化的冰川积雪,被刺眼的阳光照得闪闪发亮。

记者跟随“里孜戍边模范连”的官兵巡逻。靠近国境线,山势渐陡,车辆无法前进,我们下车步行。

“爬上这座山,就到了这次巡逻的点位。”连指导员高军杰指着前面的山坡说。

顺着指引望过去,这山坡度大于60度,高得几乎看不见山顶。就是在平原地区,爬上去也极为费力。官兵们却习以为常,列队喊着口号,大踏步地朝山顶走去。

一路遍布嶙峋碎石,落着积雪。每往上走一步,都要看准下脚处。山风大得出奇,吹在身上,像是几只大手要把你推倒。记者只能弯下身子前行,勉强保持身体平衡。抬头看看走在前面的战士,他们仍是队列整齐。还不时回过头来,为记者加油鼓劲。

“今天的巡逻路算是好走的。如果遇上下大雪,山坡会变得非常滑,有时往上走10米,要往下滑5米。”战士蒙伦涛说,“夏天一下雨,又变得满地泥泞,走着走着就会踩进陷坑。这种时候,为了不让一人掉队,连长就取出背包绳,大家绑在一起,借力前行。”

天色渐渐暗下来,风越来越大,气温降到了零下23摄氏度,队伍到达了位于边境线上的巡逻执勤点位。不到1公里的山路,走了两个多小时。

“这只是一段普通的巡逻路。高寒、缺氧、复杂,这就是我们巡逻执勤的日常,从没有人会叫苦叫累!”战士贾年生用手拨掉了眉毛上结出的冰霜,脸上满是自豪。

连长薛山定抬起手指向不远处,说:“看,那就是国境线。”

连队昆木加哨所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4.5公里——4500公里”。哨长土旦旺久解释说:“4.5公里是哨所距离边境的距离,4500公里则是昆木加与北京的守望。”官兵的忠诚,早已熔铸于一岗一哨、一令一动。

自拓荒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坚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汲取精神营养,滋养精神气质。每逢大雪封山,背运给养必然带回“精神食粮”;但凡冬囤物资,都要储备“理论营养”;从酥油灯到日光灯,大家学习热情始终不改。越是独立驻防,越要绝对忠诚,这是官兵的信念与心声。连队官兵一次次圆满完成边境管控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5次。

“边防有我,请放心!”执勤点位上,薛山定带着巡逻队伍对着国旗宣誓,高亢的声音回响在群山间。

“来了‘里孜戍边模范连’,训练就要当模范”

“遭敌火力拦阻!隐蔽!”

听到口令,战士们迅速就近寻找掩体,瞬间全部卧倒。

“射击!”

“砰砰砰!”远处的标靶一个个应声而倒。

这是“里孜戍边模范连”的一场野外实弹射击训练。此时风有7级,把地上的石头都吹翻起来。这样的天气条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禁令人赞叹。

一班长王思成却仍有些不满意:“卧倒要迅速果断,一气呵成!敌人的子弹,容不得你犹豫!”为了让自己的声音盖过风声,王思成吼出每个字几乎要用尽全力。

这时,记者看到一名战士手上有个不小的伤口,血顺着指头流在地上。“怎么不先起来治一下伤?”

“地上都是有棱有角的石头,猛然卧倒,划伤是常有的事。”战士毫不在意,“训练就是准备打仗。打仗时,总不能受了点小伤就停下吧?”

结束了野外的射击训练,官兵们回到昆木加哨所。一进门,看到一位战士在哨所的楼梯上做蛙跳。

“他叫齐贞明,体能出色,全团有名的‘高原飞毛腿’。这是他独创的‘26×4’体能训练法。”哨长土旦旺久笑着说。

这是什么“独门秘笈”?原来,昆木加哨楼前的台阶有26级,齐贞明蛙跳上楼,快步下楼,早中晚3次,每次4组,每天雷打不动。“刚当兵时我体能很差,5公里越野都不及格。我心想,来了‘里孜戍边模范连’,训练就要当模范,必须想办法提高体能。”齐贞明说。

春季风沙漫天,冬季寒风刺骨,室外训练常因恶劣天气无法开展。齐贞明就“因地制宜”,想出了能室内开展的训练方法:“戍守边防,执勤巡逻频繁,官兵下肢力量、身体敏捷度以及体能储备很关键,必须提高这些能力。”

在里孜,每一位战士都像齐贞明一样,把练兵备战放在第一位。在今年上半年的上级军事考核中,连队获得了“全优”。“只有豁出去、敢拼命,才能把兵练到极致,锻造合格的边防卫士。”连长薛山定话语背后,满是连队官兵在生命禁区践行忠诚使命的故事。非狙击手专业的“编外”战士冯哲皓查漏补缺、固强补弱,在集训考核中成为最大“黑马”,一举夺魁,走上西藏军区比武场……

豁出去、敢拼命,正是连队官兵的制胜密码。近年来,连队先后有16名士官达到“四会”教练员标准,6名官兵被评为训练标兵,2名战士因军事素质过硬提干。昆木加哨所上哨新兵100%能够随队执行各项危险的巡逻任务。

“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让战士们守边更加安心”

“我们的大棚火力很足吧!”看到记者一进连队大棚就忙着取下眼镜擦拭水雾,老兵穆鲁东笑着说。

“从前连队吃的蔬菜要从近1000公里外的日喀则运来,量少,还不耐放。有一次,冬天下大雪,连队被围成‘孤岛’。蔬菜送不进来,最后我们连白菜、萝卜都没的吃了。”在里孜守边已16年的穆鲁东,对从前的艰苦记忆犹新。

“为了供应新鲜蔬菜,一代又一代官兵努力尝试。从修建冬季能保存、夏季能保鲜的‘保温菜窖’,到建成了有隔热夹层的新型蔬菜大棚。”说着,穆鲁东指着旁边一位战士说:“他叫王建飞,是我们连队的‘农业专家’,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营养搭配、无土栽培、换季种植,让大家吃上了很多从前想都不敢想的‘高级食品’。”

今年夏天,连队昆木加哨所第一次种出了西瓜。瓜熟蒂落时,哨所全员列队,召开“品瓜大会”。“真甜!”战士杨普瑞回忆起咬下第一口西瓜的感觉,脸上全是幸福。

从大棚出来,就看到几名战士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走进营房,“图书角”也有几名战士正捧着书本读得津津有味,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身上,温暖和煦。

“一直到2013年之前,连队只有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不要说文体活动,连晚上照明都保证不了。”薛山定说,“如今,营房通了网络信号,又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努力改善生活条件,让战士们守边更加安心。”

高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好地方。

这些年,连队官兵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风雪高地打造成了宜居之所。如今,制氧管道连通班排,供氧由“战备氧”成了“常态氧”;新式温室大棚绿意盎然,蔬菜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夕阳慢慢落下,群山环绕中,连队融进余晖里。望着这边陲景色,几位战士动情地唱起了歌曲《高原红》:“也许是上苍深爱卫士的脸庞/风刀霜剑才雕刻青春印章/太阳一遍遍炙烤染色/军帽下闪耀那动人的红……”

落日瑰丽,照亮了战士们巡逻归来的路;歌声动人,温暖了战士们献身国防的心。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3日 06 版)

#官兵#连队#青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