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皇帝为何都爱自称“朕”?你把“朕”拆开来念,就明白了

2020-12-13新闻10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贵贱不嫌,则可同号之义也。——蔡邕《独断》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开始,皇帝这一称号正式确立。与之一起诞生的,是皇帝专用自称“朕”。为什么秦始皇偏偏从众多自称中选择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称?

对此我们要先了解为什么古代帝王要使用自称,古代帝王为了区别身份,彰显自己的地位,都会使用不同的自称。比如周天子自称“余一人”,战国时期的诸侯王自称“寡人”,汉朝诸侯自称“孤”。

“寡人”是帝王对自己的谦称,寓意为寡德之人,就是在道德方面还有所欠缺的人,以此来警醒自己德行还不够好,需要继续努力。而也同样是谦称,孤与寡对应,都是在人生存在缺憾的人,因此被古代君王作为谦逊的称呼。

秦始皇是自认为功过三皇,德超五帝的君王,他自然不会使用这么谦逊的自称。于是他废弃了谦逊称呼的“孤”、“寡人”,就连西周时期的“余一人”都没有采用,反而使用了当时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称“朕”,这是为何?其实把“朕”拆开就可以知道原因。

“朕”的本意就是“我”,屈原在《离骚》中有一句:“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在这里,“朕”就是屈原的自称,《说文解字》也记载:“朕,我也。阙。”然而当人们将“朕”拆开时就会发现,这个字的意义非凡。

首先秦朝时期的“朕”并不是简体字的“朕”,而是由“舟”与“灷”组成的小篆,写作“舟灷”。这个字源自于商朝的甲骨文,意从“舟”声从“灷”,结合起来就是舟船与火种的意思。

在《荀子·王制》中记载:“君者舟也,庶人水也。”君主是舟船,而百姓则是河流水源,因此舟代表着君主的地位。而火种更容易理解,在古代部落中,火种是唯一的希望,也是全部落最尊贵的人才有资格够保存。结合起来,“朕”就是代表着希望的君主。

以秦始皇的自负和自信,也只有朕才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于是从此之后,普通百姓都不准使用“朕”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朕”成为了后世皇帝的自称,一直流传下来。直到1912年溥仪退位,清朝灭亡,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随着瓦解,“朕”也就成为了历史。

当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像秦始皇一样喜欢用“朕”作为自称。在汉朝,很多皇帝书面上用“朕”,口头上使用“吾”。魏晋时期用“吾”的皇帝更多。从唐朝开始,中央集权不断上涨,为了标榜皇帝的独一无二,从此之后的皇帝都使用“朕”作为自称。

在当今社会,虽然不再限制人们不准使用“朕”作为自称,但是如果有人自称“朕”,很多人都会以为这个人脑子有问题,大白天就做起皇帝梦。殊不知在两千多年前,这还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使用的称呼。说起这个,不知道各位小伙伴能否打出“舟灷”,可以在评论区尝试哦!

#君王皇帝#秦始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