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三次担任浙江嘉兴一把手,曾为民请命被罢官,嘉兴人不能忘!

2020-12-13新闻16

浙江嘉兴位于长三角核心区的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自古文人才子辈出,社会贤达涌现,历来为人向往。

嘉兴的繁荣离不开泱泱秀水的滋养与淳朴乡民的奋斗,也离不开主政嘉兴的历代官员的奉献。

仅看离我们较近的清朝三百余年间,担任过嘉兴府知府的满汉人士有数十位,不少是兢兢业业的清官廉吏。其中有一位官员曾三次担任嘉兴知府,还因为为民请命而被罢官,最为百姓爱戴。他,便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许瑶光。

许瑶光,字雪门,号复斋,又号复叟,是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出生,清道光二十九年拔贡,在嘉兴府担任知府前后十八年,清廉为官,政声卓著,被当时舆论界誉之为近世少有的贤太守,在今天也值得所有嘉兴人铭记。

出身微寒,勤奋好学终于由农转仕

许瑶光所在的许氏家族,在明朝正德年间的流民潮中,从江西迁到湖南。到了许瑶光一代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非常贫寒。

人穷志坚,幸运的许瑶光遇到了明事理的父母,再困难的家境也没有阻挡父母为他和另两个哥哥创造学习的机会。在勤奋努力之下,三兄弟都考中了秀才。

而最优秀的许瑶光在后来的朝考中获得一等第七名,在勤政殿上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接见,并被安排到浙江做县令。

在浙江,他担任过桐庐、淳安、常山、诸暨、仁和等县的知县,勤政廉洁,广受好评。

他命运的转折点,在清同治元年(1862年)。这一年,他在浙江衢州与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一见如故,后者则被他的名声折服,很快成了他的伯乐。

左宗棠画像

清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十八日,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上奏《请以许瑶光等分别委署嘉兴等府事片》,推荐许瑶光委署嘉兴府事,皇上说了句“知道了”。一句简单的话,从此开始了许瑶光与嘉兴的故事。

十年治理,瓦砾嘉兴终现一派新荣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二十八日,许瑶光由杭州赴嘉兴担任知府。当时嘉兴地区饱受战乱之苦,农民纷纷逃离,土地荒芜,海塘失修,许瑶光不禁感叹“昔日名城今瓦砾”。

瓦砾嘉兴怎么办?现状没有改变许瑶光的凌云壮志,上任后他首先做的就是安定民心他号召流亡在外的乡民回来,并积极招纳外地农民前来垦荒,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当地的治安是个大问题。一方面,驻扎的湘军军纪涣散,不时骚扰百姓,他便想办法撤走了湘军。另一方面,当地匪徒、地棍非常多,白天赌博,晚上劫掠,百姓饱受其苦。擒贼先擒王,许瑶光火速捕杀了恶霸头目,收缴了一千余杆枪炮,各类团伙一哄而散,当地治安大为改善。

许瑶光特别重视教育,重修了府学,嘉兴、秀水等县学,以及试院宏文馆,还集资重建鸳湖书院,公款资助一些贫苦孩子上学。如此投入很快出现了效果,他任内第二年,嘉兴府七个县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的,最少也有三四十人,多的达到一百余人,而反观边上的杭州府、湖州府,每个县参加考试的都只有个位数,不及嘉兴十分之一。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农业、水利、基建亦是大事。许瑶光关心农民和农业,修建或重建桥梁52座,修复平湖、海盐的海塘,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当初那个“瓦砾嘉兴”,在许瑶光十年任期内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派繁荣景象显现,真是嘉兴士民的幸事。

任满北上,嘉兴士民共建“来许亭”

清同治十二年(1873),许瑶光十年任期已满,即将离任进京觐见皇上。老百姓感念他十年为官,为嘉兴办了这么多实事,颇为不舍,特地建了一个“来许亭”以作纪念。

“来许亭”,自然是盼望他归来继续主政的意思,可见百姓对他的认可与期待。到今天,来许亭依然在嘉兴南湖景区内,诉说着这段佳话。

巧合的是,许瑶光在进京向同治皇帝述职后,竟然真的被安排留任嘉兴知府。于是,许瑶光开启了他第二段嘉兴故事。只是在这一任内,他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

“查荒”案起,为民伸冤竟然招致罢官

清朝后期,内忧外患迭出,社会动荡不安,嘉兴也没能幸免。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嘉兴惨遭重创,人口从战前的300万下降到100万,曾经的鱼米之乡竟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荒芜,嘉兴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瓦砾”的时代。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场对许瑶光、对嘉兴的考验悄然来袭。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三月,为解决粮草匮乏问题,浙江的一名道员王荫樾奉巡抚之命到嘉兴“查荒”,其实就是逼迫嘉兴增加征粮数额。

这个王荫樾绝非善类,靠动用刑罚等手段强逼征粮,让本就困难的嘉兴地区雪上加霜,饥饿的老百姓更加捉襟见肘。

面对不公待遇,老百姓们纷纷来到王荫樾办公地点跪拜,恳请放一条生路。可这王荫樾非但不怜惜百姓,还让手下用马鞭击打百姓。怒不可遏的老百姓便强行簇拥着王荫樾到城外,让他实地瞧瞧这荒地该不该征粮。

王荫樾怕是吓傻了,想不到老百姓会如此反抗。所幸的是,许瑶光听闻此事后赶忙来到了现场,安抚人心之后,把王荫樾给救了回去。

谁知王荫樾连夜去省里找了巡抚,诬陷被嘉兴老百姓殴打。巡抚护犊之心甚重,当即上奏禀明此事,把罪名加在当时的秀水知县和当地百姓身上,还迅速调动官兵800人赶赴嘉兴,抓了数十个带头的百姓。

许瑶光明白事情原委,知道责任在王荫樾而不是老百姓,于是愤然上书,为民请命。谁知当时清朝统治黑暗,许瑶光的正义之举很快得到了回应——他被罢官了。

嘉兴士民听闻父母官许瑶光被罢官,悲痛万分,纷纷为他请命,却已无济于事。

临走那天,嘉兴各县各镇的百姓为之一清,无论男女老少纷纷来到聚集到许瑶光的府署边,或在路上,或到河岸,或是摇船,一定要为许瑶光送行。这一幕,让许瑶光感动得满眼泪水,他脱下了自己的官靴给老百姓,以示他永远与嘉兴人民在一起。

十余年官民之情,在今天宣泄而出。

一切结束了吗?没有。

第二年,浙江来了个新的巡抚,在舆论和民情面前,新任巡抚也明白许瑶光不应被罢官,于是再次召他回来。于是,许瑶光第三次担任嘉兴巡抚,这在嘉兴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七月初三日,许瑶光再次来嘉兴,嘉兴士民倾城而出,在三塔塘上举行了简单却又盛大的欢迎仪式。为纪念这喜事,嘉兴士民又建了个亭子,名为“许公三至亭”,成为一段佳话。可惜的是,第二年许瑶光便离世了,结束了他与嘉兴传奇的经历,但他的精神和品格一直影响着嘉兴人,一直为世人传颂。

这是一个主政嘉兴十八年,与嘉兴人民融为一体的好官,他值得所有嘉兴人铭记。

#左宗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