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药药性的判断与陆羽找茶的秘密,它与喝懂普洱茶有联系么?

2020-12-12新闻12

今天补充昨天的话题,为什么陆羽找茶像找人参一样这么难。陆羽找茶很难,这是在现代茶圣吴觉农编写的《茶经述评》中有论述,在《茶经述评》中解释《茶经》“一之源”的末尾说“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整个网络是这样理解的,“选择茶和选择人参的困难类似。上等的人参产自上党,中等的人参产自百济、新罗,下等的产自高丽。而产自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人参,作为药物并没有效用,如果服用的不是人参,而是荠苨,那就什么疾病也治疗不好。懂得选择人参的困难,则选择茶叶的困难就能全部知道了。”

以上《茶经》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理解为:(1)选茶就像选人参,要找合适的。(2)茶树产地是有好坏的。(3)包括产地茶在内,并不是每一种茶树做出来的茶都可以有药用价值的。这是我所理解的,每个人看到这段文字都是有不同理解的,但大体意思是这些。在这里我想说一些问题,“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这十二个字是有异议的,因为“荠苨”也就是地参,它是有效果的。怎么会无效呢?

原来,古代的“疾与病”是分开的,疾属于小毛病,病是身体的大灾难。我们古人真让我们又爱又痛苦,“疾”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亚健康,慢性病。病才是真正难医的。由于地参药力不够,对于无法显现的病难以有效,致使陆羽写了“六疾不廖”。在这里,六疾说明了身体的六种现象,症状无法以具体的“病”来说明,我们可以近似理解为现代医学说的“亚健康”“慢性病”类型,至此说明了,陆羽是医学家,哲学家,还是茶学家等定位。当我们把这些搞明白了,重新读一遍《茶经》,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的茶祖宗这么牛逼。这也说明了,茶既是药,又是食物,如果茶做得不好,不懂茶,会让很多人喝出亚健康,慢性病的真正原因。茶经里有很多文字说明了陆羽已经超越了我们现在喝茶的范畴,这整本书说明的是——食物影响了人们的认知。说明了我们中国人“药食同源”的根本,同时也是全世界人类的根本,也是今后智能升华的根本,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以上说明了中药的药性陆羽本人已经了如指掌,这个证据还可以从“陆羽鉴水”的案例说明问题,一个人在不用喝水的状态下,能把拼配的水分出来,实属惊人,也就是说,陆羽理解的“物性”已经非常透彻,因此,陆羽的《茶经》在“六之饮”中说:“嚼味嗅香,非别也”,这是可以说是对“物性”判断的真实写照。茶喝的是香气滋味,但是喝香气滋味难以识别什么是好茶。在“六之饮”中,陆羽超凡脱俗地把“民以食为天”的人性,自然界的生物性说了一遍,突出了茶的自然之道。陆羽所理解的这个“物性”,我认为是我们所有人饮食或者说入口食物所有的“药性”。这是基础,怎么说明呢?

《茶经》确切地说明了茶的使用方法,是一本使用说明书,先源头,再从食品安全角度开始延伸的,如果茶选用得不好,会生病,但茶是用来治病的。找茶树是说明书的一环,说明了找茶很难,选材困难,要找安全无毒的原始材料,需要技术,所以,我经常说,保证做出来的茶不伤胃才叫专家教授,才对得起这个职称。我们推广茶文化,一开始也是以茶的效果来说明问题的,让人有了好奇心的。没有这个,我们就是拿消费者当韭菜与小白鼠。当然,今天整个食材,中药,西药几乎都是拿消费者当韭菜或小白鼠,因此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要突破,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跟着有保证的人喝茶,选食物。另一种是自己喝懂普洱茶,喝出陆羽一样类似的技术。有人认为这个很困难,这个不用担心。

为什么不用担心?历史上记录了“陆羽鉴水”,这表明了,(1)拼配的水陆羽本人可以分辨出来,这表明了陆羽能分辨水性。(2)从《茶经》六之饮“茶为累也,亦犹人参。”的描述,表明了找茶像找人参的经历,以此突出了他懂茶性。(3)从产地的人参说药性,以及分出疾与病的问题来说明,他懂药性。因此,可以说,陆羽找茶,找的就是符合真正安全性的,可以健康养生的茶。这跟喝懂了中国普洱茶有什么联系?请继续往下阅读,这很有关系。

之前我说过,陆羽有没有喝过普洱茶的问题,现在再来说普洱茶的问题,普洱茶基础是生茶与熟茶,我说生茶不伤胃,以此用五年的经历,不打针不吃药不专项运动来说明,我的体检指标由超标到恢复正常,用来证明茶为万病之药。而现在大部分网络上的茶友说,生茶伤胃,并且例举了各种体检指标予以否认“生茶不伤胃的事实”。这怎么解释呢?我们记住一点,说喝生茶伤胃的人,我的主观认为,他们看中的是“钱”而不是健康。这个时代看中钱,很正常,但看中钱,不会用,不会花真是太悲惨了。跟着这样的人喝茶,很难享受到中国文化的美好,很难享受钱带来的乐趣,我们只是看到一堆数字,却难以真正享受风景乐趣。想突破,很简单,找个有承诺的人就可以。回到正题。

这些茶友喝到伤胃的生茶已经属于《茶经》说的——“饮之成疾”标准的茶,也就是以上我说的,喝到了可以导致“亚健康”,“慢性病”行列的“劣质”茶。那么想象或者推理一下,这样的生茶做出来的熟茶能“饮之成疾”么?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说生茶伤胃的人,他们说喝熟茶我们会“饮之成疾”么?这点非常重要。真正懂药性的人,喝的一定是生茶,而不是熟茶。很简单的例子——陆羽,荣西禅师。现代科技,医学,理化表明,绿茶内含物质最丰富。问题我们喝不到健康,表明了懂不懂茶,也就真正明白,古人的智慧多么先进而长远。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应不应该去学真正的传统茶文化,寻求喝到真正万病之药的“茶”?喝懂普洱茶的人,一定喝的是生茶,而不是为了面子“硬”喝生茶。

#茶叶爱好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