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礼赞生命力量|放疗医生只会“画格子”?是时候认识新放疗了!

2020-12-12新闻12

编者按: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在谈论恐惧、痛苦;当我们谈论癌症,我们也在谈论希望。风云一甲子,筑梦六十年,在抗癌路上,江苏省肿瘤医院与患者一路同行。在医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记者将带领读者深入走进江苏省肿瘤医院的各个科室,带您从患者真实故事里,一起感受在先进医疗技术呵护下顽强的生命。

诊室故事

放疗+免疫治疗,一个月击退鸡蛋大癌肿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之一,约占世界食管癌新发病人总数一半以上,死亡率居世界首位。并且,和很多其他肿瘤一样,早期发现的并不多,仅有15%-20%的患者在初诊时可进行手术。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一发现就是晚期的食管癌患者。

张先生确诊是在2015年7月,已经无法手术,当时采用放射治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暂时控制住了病情。但因病情较晚,一年以后癌细胞卷土重来,又出现了肺转移、淋巴结转移等状况,这一次张先生的脖子上也出现了小鸡蛋大小的淋巴结转移灶肿块。凸起的肿块每天都在提醒着张先生“癌症凶猛”的事实,张先生非常焦虑,觉得自己这次是没指望了。

在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朱军主任医师建议张先生采用免疫药物联合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张先生起初半信半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治疗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鸡蛋大小的淋巴结就明显退缩了。

张先生治疗前后的照片,一直存在朱军主任的手机里。朱主任告诉记者,今年是张先生确诊食道癌治疗后的第五年,虽然初次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但在整体上张先生的病情处在有效的控制之中。食管癌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15-24%,在经过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后,张先生这位晚期患者,生存时间已经是个“奇迹”。

读懂科室

放疗搭配免疫治疗,实现1+1>2

朱军主任介绍,放疗在抗肿瘤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接受放疗患者的比例高达70%。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单纯手术的癌症患者,中位生存期在66.5个月,而将放、化疗及手术相结合的患者,他的中位生存期则可以达到101.1个月,将近8年多。

张先生接受的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的组合,在临床上应用也越来越多。而放疗配合免疫治疗,可以互相成就,实现“1+1>2”的效果。朱主任解释道,一是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微环境,使癌细胞对射线更敏感,增强放疗对局部病灶的治疗效果;二是放疗过程中肿瘤新抗原的释放,可能使得一些对免疫应答不敏感的“冷肿瘤”被激活,成为“热肿瘤”,让免疫治疗更加有效;三是有小概率出现令人惊喜的“远隔效应”,指的是在放射治疗中虽然只照射了一个病灶,但最后发现不仅照射部位的病灶得到控制,没有照射的“远处的”其他病灶也得到控制。

“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基石之一,各种新疗法层出不穷,但并不意味着常规的放化疗手段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它们有了更多的搭档,更好的帮手。放化疗在肿瘤治疗中正在发挥着更强的战斗力。”朱军主任说。

告别“画格子”!放疗更有“准头”

除了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合纵连横”,放疗这个技术本身也在精进中。

朱军主任说,以前放疗医生会被老百姓称为“画格子医生”,与其工作方式是有关的。放疗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过去的放疗医生会在病人的体表上画上红色的十字框线等来标记放射治疗的范围。这种二维定位的方法是限于当时年代的技术条件限制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朱军主任医师介绍,“红格子”在医学上叫“照射野”,最初“打格子”靠的是平面的X光片图像,从二维到三维误差很大,肿瘤又不是规整的立方体或是球体,为了打击到全部肿瘤细胞,必须放大照射野的位置。CT出现后,情况有了改善,但仍然是人工测量、手工作业,正常组织暴露在射线之下也是难免的。

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放疗中有了更多的“慧眼”,通过CT、MRI、PET-CT等多种检查手段能将肿瘤组织和周围正常组织即“好细胞、坏细胞”更精准区分,患者单次接受照射剂量可以增加,放疗次数可以减少,与此同时,各种令人害怕的放射副作用也可以减少。

“我们可以通过三维甚至四维CT等检查,由放疗医师勾画出肿瘤和正常组织范围,计算机来模拟射线照射的范围,达到精准放疗。”朱军主任介绍,肿瘤形状不规则,现在的技术还能做到准确地适形覆盖;肺部、腹部等部位的肿瘤可能随着呼吸发生位移,目前有在线位置验证、呼吸门控、磁导航等技术完成对肿瘤的追踪定位。而放疗的计划系统也更加精准完善,可以进行剂量验证,让医生对于放疗全程更有效把控。

通讯员 胥林花

实习生 邓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丁皓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