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合肥市级“非遗大家庭”又添“新人”

2020-12-12新闻19

原标题:合肥市级“非遗大家庭”又添“新人”

记者昨日获悉,

合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正式确定,

共有16个项目上榜。

其中,15个项目为新入选,

1个为扩展项目。

此次新入选的15个项目分别为:民间文学1项,即三河十大舍不得;传统音乐1项,即庐州梅庵派古琴演奏;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即唐殿卿石头拳拳艺;传统美术3项,分别是庐州胡氏木雕、庐州布艺画、巢湖赏石艺术;传统技艺8项,分别是:长临河根雕、庄墓圆子制作技艺、庐州制笔技艺、巢湖织网技艺、宫廷描金纸制作技艺、刘鸿盛特色小吃、徽帮裁缝、庐州丁氏铁画锻造技艺;民俗1项,即吴山九曲黄河阵。此外,还有扩展项目1项,即庐州年氏狮舞。

此前,合肥市已经公布了6批市级非遗项目。近期,市文旅局组织开展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

据介绍,在本次申报工作中,各县市区、开发区共推荐非遗项目38个。经过专家评审,遴选推荐16个项目作为第七批代表性项目。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16个项目具有在同一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在某一特定区域内最具影响力、有重大历史文化及科学传承价值、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处于濒危状态亟须保护等特征。(记者 韩婷婷)

“新人”简介

三河十大舍不得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芜湖、合肥先后沦陷,一些商家纷纷到三河暂时避难,一时三河人口急剧膨胀,达八万之多。日夜开市,十分繁华,人称“小南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那些商人要返回故里,临走之前,看看这也舍不得,望望那也舍不得,于是便产生了《十大舍不得》的旧时民谣。

庐州梅庵派古琴演奏

合肥地区梅庵派古琴根植于徽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主要以彭韬、王徽宁最具代表性,他们也在多年的研习与传承中形成了各自的演奏风格,同时也致力于安徽古琴艺术的教学与推广。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安徽古琴正在向着演奏、学术、系统、权威等多方面全方位发展。

庐州梅庵派古琴演奏

唐殿卿石头拳拳艺

当年,唐殿卿高超武功、武林轶事,在合肥民间家喻户晓。其二代合肥传人吴重光、王品先于1930年创建了合肥县国术馆,推动了合肥习武成风。经世代相传,唐门石头拳已成为合肥本土的一个优秀传统拳种,列为国家备案之129个优秀拳种之一。唐殿卿及其拳艺是合肥宝贵的武术文化遗产、珍贵的人文历史典籍,也是合肥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个亮点。

庐州胡氏木雕

庐州胡氏木雕,其前身源于徽州木雕,历经明清两朝发展,从岭南到江淮,从广州到合肥,同根同脉,同师同技,互通有无,相袭相承。庐州胡氏木雕既吸纳了广作木雕的作派,也沿袭了徽州木雕的儒家文化特色,同时又具有抽象的理念,大胆创新、独具风格。近年来,在木雕界占据了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庐州布艺画

布艺画是以纺织品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画,又称丝绫堆绣。早在1000多年前南北朝时就已出现这种工艺画的雏形,流传至唐朝,在民间已很盛行,被广泛应用在荷包、衣裙、佛堂饰品中。

庐州布艺画

巢湖赏石艺术

巢湖赏石的艺术发源可以追溯到北宋石圣米芾。石圣米芾当年所拜的“石丈”就是一块合肥巢湖石。合肥巢湖石还以“无为军石”之名载入宋朝杜绾所著的我国第一部观赏石著作《云林石谱》中。合肥巢湖石以其“瘦、皱、透、漏”的鲜明特征而作为我国古典赏石的代表性石种或置于庭园,或置于案几,深受文人雅士、百姓大众所喜爱,遍布大江南北。

巢湖赏石艺术

长临河根雕

根雕又称根艺,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充分利用树根(杈)、竹根等植物的自然形态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留植物根部的自然形态美,辅以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讲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因此,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

庄墓圆子制作技艺

圆子又叫大元宝,是中国许多地方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被赋予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庄墓镇自然资源丰富。庄墓镇市场繁荣,餐饮业比较有名气。庄墓镇的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庄墓圆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至今已有千年的传承。

庐州制笔技艺

毛笔制作技艺延续千年至今,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安徽徽笔渐衰。上世纪50年代,毛笔制作技术由凤兆华等人将其复苏。

巢湖织网技艺

巢湖民间织网主要集中在巢湖南岸沿线,最初俗称结网或“捿网”。传统的织网技艺在当今社会正在被机械生产逐步取代,织网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

宫廷描金纸制作技艺

粉蜡手绘描金纸,因其制作对原材料要求极高,工艺十分复杂,造价昂贵,成为加工纸精品中的极品。它代表中国手工纸加工的最高水平,素有“纸中之王”美誉。

刘鸿盛特色小吃

“刘鸿盛”以冬菇鸡饺为首的特色小吃制作技艺,从侧面见证了本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对江淮地区餐饮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对江淮地区民情社会风俗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徽帮裁缝

徽帮裁缝创始于民国九年,是一家中国民族服饰的自主品牌。百年以来,秉承第一代王允茂先生独创编制的“四功、六针、九法、十六诀”等手工缝制技法,其手工盘扣、手工徽绣、手工缝制,工艺精湛,独成一派。徽帮裁缝的每一件服饰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款式设计上具有浓厚的徽文化元素。

庐州丁氏铁画锻造技艺

庐州铁画传承人丁宝龙自幼便跟随祖父即铁画大师丁宗平学习制作铁画,在近40年的创作研习中,将其作品的创作灵感充分融入到人物、山水、花鸟题材中,同时辅以热煅和冷作,揉铁而成半浮雕的完整画面,达到了新的艺术境界,实现了书法艺术和打铁技术的结合。

吴山九曲黄河阵

“九曲黄河阵”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大槐树移民传入吴山,至今已600余年。它既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又传承了文明,同时又是其他各种表演的载体,集灯、舞、戏于一体,对其他艺术形式起到丰富促进作用。

吴山九曲黄河阵

庐州年氏狮舞

庐州福升堂舞狮把南狮和北狮相结合,引用南狮的狮子造型和外形,北狮的步法和技巧,称为“南狮北舞”。音乐伴奏采用安徽当地的花鼓灯锣鼓,场面喜庆,热闹非凡。

庐州年氏狮舞

来源:合肥日报

#庐州#技艺#合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