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李自成在大军围困北京城的时候,曾给崇祯去过一封信,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可惜崇祯没有答应。最后李自成打进北京城,明朝灭亡。再接着清军南下,打败李自成。
(李闯王进京)
这件事让后世唏嘘不已。觉得如果当时崇祯皇帝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封李自成为王,那样的话,说不定大明王朝还可以保存下来。
咱们先来说,这样做,为什么明朝有可能保存下来。
李自成在围困北京城的时候,提出让崇祯封他为西北王的要求,说明李自成对能够攻下北京城,其实并没有必胜的信心。毕竟历史上有过瓦剌军大举南下,包围北京城,最后在于谦的指挥下,大败瓦剌军,保住北京城的先例。
再一个,李自成作为一个农民起义者,他的最高目标,大约也就是封一个王,不一定非得要当皇帝。毕竟衣锦还乡,是所有农民起义者的共同梦想和最前期目标。可以说,李自成是急切地希望实现这个目标的,他也在很多时候表达过这种梦想。后来李自成进北京城当皇帝的时候,手忙脚乱,做了很多错误事,也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当皇帝的准备。
(影视中的崇祯皇帝)
如果崇祯皇帝封李自成为西北王,那么李自成肯定就会撤兵回陕西去。回去以后,李自成肯定暂时是不会兴兵的。这样,崇祯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清军。而且,吴三桂也不可能献关投降清军。如此一来,清军的势头肯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如果崇祯再命令李自成参与征讨清军,一般来说,李自成是会答应的。在那时候所有明朝人的眼里,都是这样认为的:李自成和明朝的战争,是内战;清军和明朝的战争,是外战。在国破家亡的时候,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是所有明朝人的共同心愿。所以李自成一定会去打。我们看《水浒传》,里面在写梁山英雄征讨辽国的时候,不但大获全胜,而且梁山英雄一个都没死。而写梁山征讨方腊的时候,梁山英雄死了一大半。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所表达的正是人们对待内战和外战的不同态度。
就算李自成为了保全势力,在打清军的时候磨洋工,但是打总比不打好。
而且,一旦李自成变成崇祯的大臣以后,他要找机会把李自成拿下,擒贼擒王,对农民军首领各个击破,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崇祯答应李自成的要求,有一百个好处,少有坏处。
那么,崇祯为什么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呢?
我觉得主要有这些原因:
(大将袁崇焕)
一是崇祯根本就不信任任何人。不信任人,一直是崇祯的一个大毛病。抗击清军和剿灭农民军以来,他杀的大将包括杨镐、刘策、袁崇焕、孙元化、杨一鹏、熊文灿、郑崇俭、薛国观、陈新甲、周延儒等等。他杀的这些大将大臣中,都没有一个是造反的,而他却对他们有极大的怀疑。连他身边的大将大臣都不相信,怎么可能相信李自成!
二是崇祯一直很自信。他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觉得自己是一个千古一帝似的人物,是一个力挽狂澜的人物。之所以把仗打成那样,都是大臣差,大臣不得力。他说的“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思。同时他对北京城的防守也很自信。他觉得北京城固若金汤,手上只有一些破铜烂铁的李自成,根本不可能打破北京。可是他没有想到,由于他性格太严酷残忍,基本上都没有人愿意为他守城,大臣们都争着跑去投奔农民起义军。这和明代宗时候完全不一样。结果北京城很快告破,他也孤零零吊死。
(崇祯之死)
三是崇祯在对待农民起义军问题上,手段太单一。宋朝在处理农民起义问题上,手段是非常灵活的,常常是剿抚结合。所以宋朝农民起义虽多,但没有一个成了大气候的。而且宋朝末年,当蒙元南下的时候,整个宋人同仇敌忾,誓死卫国。但是崇祯太过单一,对农民起义军太过严苛,在他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抚慰的说法。历史上南宋立住了脚,而南明最终没有形成大气候,与崇祯积下的怨不无关系。
四是崇祯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可以说,明末就是一盘大棋。好的政治家,要能够融合各种关系,借力打力。这些他全不会,一味严酷。当然,他也没有一个好的帮手。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如果魏忠贤不死,明朝不灭。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其实就是觉得明末缺乏一个有魄力的大臣。当然了,我们不能说崇祯杀魏忠贤不对,但是,因为杀掉魏忠贤,从而让崇祯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给他提意见,帮助他力挽狂澜的,正确处理农民起义军的大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性格局限、眼光局限、手段局限,所以最终崇祯一条道走到黑,走到一棵树前,不会拐弯,直接“挂”了。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