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女子切除息肉后忘复查,再查已患癌!提醒:肠息肉需“格杀勿论”

2020-12-12新闻7

最近,福州的李阿姨遇到了一件糟心的事。

2年前,李阿姨因为排血便而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当时只是查出有结肠息肉,并被医生通过肠镜切除。术后,医生提醒李阿姨要定期复查,结果李阿姨没有认识到问题严重性,2年时间内并未到医院复查。

上周,李阿姨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科普文章,文章提醒读者肠息肉有癌变风险,李阿姨这才想起自己2年前的手术,于是到医院复查。

然而这一次的肠镜检查中,医生在距离李阿姨肛门约25厘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高度怀疑癌变的肠息肉。医生切下病变组织送病理化验,结果息肉被证实为肠绒毛状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即肠癌,李阿姨确诊肠癌早期。

不过,由于病情发现及时,肿瘤已被完整切除,李阿姨暂时无大碍,只是需要3个月后再行复查。

对此,医生提醒:90%左右的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演变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为肠癌。

肠息肉发病趋于年轻化

肠息肉就是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未确定病理性质的息肉状病变,根据长期数据观察,肠息肉的发病率约为40%。随着年龄的增长,肠息肉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年龄在50岁左右。近年来,临床数据表明,肠息肉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肠息肉的症状不明显,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腹胀、腹痛、便血、黑便等症状,大部分人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

肠息肉与肿瘤密切相关

肠息肉主要分为非肿瘤性肠息肉和肿瘤性肠息肉,一般情况下,非肿瘤性肠息肉主要指炎症性肠息肉,在经过治疗后会自行消失。肿瘤性肠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恶变风险比较高,比如,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家族性息肉病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为100%。

因此,医生建议,发现肠息肉,一律“格杀勿论”。只不过,对于体积较小、数目较少的良性肠息肉来说,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在做肠镜时切除。对于体积较大、数目较多的恶性肠息肉来说,在经过病理分析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

以下症状,提示息肉“蠢蠢欲动”

虽然肠息肉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只要留心观察身体的异常,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1.腹胀腹痛:当肠道表面形成息肉组织,而且不断增大时,就会堵塞肠道,导致排便时对息肉组织产生挤压,引起腹胀腹痛。

2.大便异常:具体表现为大便变形、排便次数增多,一方面是息肉堵塞肠腔,导致粪便无法正常排出,另一方面是息肉引起局部刺激,增加了排便次数。

3.便血: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糜烂出血,而且在粪便的摩擦下,黏附在粪便上,引起便血。

4.贫血和消瘦:当肠息肉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引起全身症状,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从而造成贫血和体重突然下降。

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时候,要警惕是肠息肉在“捣鬼”,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查明病因,以防病情加重。

肠息肉如何预防?

研究表明,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肠息肉的发病率就会明显降低。也就是说,肠息肉的形成,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

此外,肠息肉还与遗传、胆汁代谢紊乱、肠道炎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肠息肉,需要做到:

少吃红肉和动物脂肪,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物,多吃香蕉、洋葱、大蒜等富含益生元的食物,适当摄入膳食纤维,避免超重和肥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为肠道提供健康的环境。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大量丢失,此外,代谢酒精必须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叶酸,导致肠道失去维生素的保护,引起病变。

避免久坐不动,坚持适度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诱发肠息肉。坚持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肠息肉危险性。

定期体检,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该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如今,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胃肠疾病,却依然没有提高对胃肠保护的意识。看完这篇文章,你知道预防肠息肉和肠癌的重要性了吗?快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1]《吃条隔夜鱼腹泻二十余天? 医生:是肠息肉在作怪》.扬子晚报.2019-06-15.

[2]《肠息肉的自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10-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肠息肉#肠癌#医生收藏

肠息肉的症状不明显,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腹胀、腹痛、便血、黑便等症状,大部分人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

肠息肉与肿瘤密切相关

肠息肉主要分为非肿瘤性肠息肉和肿瘤性肠息肉,一般情况下,非肿瘤性肠息肉主要指炎症性肠息肉,在经过治疗后会自行消失。肿瘤性肠息肉主要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恶变风险比较高,比如,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家族性息肉病40岁前的癌变率几乎为100%。

因此,医生建议,发现肠息肉,一律“格杀勿论”。只不过,对于体积较小、数目较少的良性肠息肉来说,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或者在做肠镜时切除。对于体积较大、数目较多的恶性肠息肉来说,在经过病理分析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切除方式。

以下症状,提示息肉“蠢蠢欲动”

虽然肠息肉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只要留心观察身体的异常,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1.腹胀腹痛:当肠道表面形成息肉组织,而且不断增大时,就会堵塞肠道,导致排便时对息肉组织产生挤压,引起腹胀腹痛。

2.大便异常:具体表现为大便变形、排便次数增多,一方面是息肉堵塞肠腔,导致粪便无法正常排出,另一方面是息肉引起局部刺激,增加了排便次数。

3.便血: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很容易出现糜烂出血,而且在粪便的摩擦下,黏附在粪便上,引起便血。

4.贫血和消瘦:当肠息肉发展到一定地步,就会引起全身症状,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从而造成贫血和体重突然下降。

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时候,要警惕是肠息肉在“捣鬼”,及时去医院做检查,查明病因,以防病情加重。

肠息肉如何预防?

研究表明,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肠息肉的发病率就会明显降低。也就是说,肠息肉的形成,与不良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

此外,肠息肉还与遗传、胆汁代谢紊乱、肠道炎性疾病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肠息肉,需要做到:

少吃红肉和动物脂肪,少吃腌制食物、油炸食物,多吃香蕉、洋葱、大蒜等富含益生元的食物,适当摄入膳食纤维,避免超重和肥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为肠道提供健康的环境。

戒烟限酒,吸烟会使体内的维生素大量丢失,此外,代谢酒精必须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维生素b6和叶酸,导致肠道失去维生素的保护,引起病变。

避免久坐不动,坚持适度运动,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诱发肠息肉。坚持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肠息肉危险性。

定期体检,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应该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如今,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胃肠疾病,却依然没有提高对胃肠保护的意识。看完这篇文章,你知道预防肠息肉和肠癌的重要性了吗?快行动起来吧!

参考资料:

[1]《吃条隔夜鱼腹泻二十余天? 医生:是肠息肉在作怪》.扬子晚报.2019-06-15.

[2]《肠息肉的自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10-1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癌症肿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