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护照、船票、“通”字徽章、传家婚纱……听它们讲述犹太难民在沪往事

2020-12-12新闻3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

是中国境内唯一一个

能够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

包含在风貌区中的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于12月8日

以全新面貌亮相

展馆整体面积扩大到4000多平方米

展陈增加到近1000件(组)

相关链接:重新开馆!这里有犹太人在上海的珍贵记忆 | 在历史的现场

这里的犹太难民名单墙上

镌刻着18578个名字

他们都是当年在上海避难的幸存者

今天

就和东东一起来看看

当年留下的一些文物

感受跨越种族与国别的感动

↓↓↓

每一件展品的背后

都是一段往事

它们是当年犹太难民们的回忆

也记录了虹口

作为“温馨港湾”的历史

↓↓↓

二战时期的护照

点一点

一张漂洋过海的船票

点一点

1944年犹太人的在沪居住证

点一点

“通”字徽章

点一点

别样意义的婚纱

点一点

独轮车玩具

点一点

抵押给米店老板的手袋

点一点

被三代人守护的1640本图书

点一点

除了这些展品外

上海犹太纪念馆还有许多文物

讲述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上海接纳和保护犹太难民的历史

犹太人“保甲人员”的哨子

这把看似普通的银色哨子,是“隔离区”见证者。

1943年,日本当局为了方便管理“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在隔离区成立了犹太人自管组织“外人保甲制度”,由犹太人担任“保甲人员”,监察自己的同胞是否有擅出隔离区的行为等。

这个哨子正是当年犹太人“保甲人员”使用过的,它的捐赠者汉娜洛瑞·埃斯奎纳齐(Hnnelore Esquenazi)是一位曾经居住在上海的犹太难民。

难忘上海庇护之恩

历时近3年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完成了改扩建工程

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听闻新馆开幕

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之沸腾

纷纷表达对上海的感激之情

以色列大流散事务部部长奥默尔·扬克列维奇

对于以色列人和全世界的犹太人来说,上海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成千上万犹太人的避难所。当犹太人经历历史上最艰难的战争时,全世界的大门都对我们关闭,只有上海给予了我们希望。

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杰克·罗森

借此机会,我想代表美国犹太人大会和整个犹太社区,对在战争期间帮助和庇护成千上万犹太难民的中国人民表达最深切的感谢。我还要感谢虹口政府,为维护这段重要的历史所做出的努力。

哈佛法学院教授劳伦斯·泰伯

我的父母是躲过了大屠杀的犹太难民。正是因为有了上海这个避风港,我的余生才有了可能。我很高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新开放。

上海犹太难民名单墙上

现在有18578个名字

名单墙的最后设置有一块“留白”墙面

等待通过今后的史料征集

补上更多幸存者的姓名

上海没有忘记他们

他们也时常感念在上海的日子

这段历史

闪烁着正义和文明的光辉

制图:崔晓

审稿:程伟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