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禄口街道社区医院血液透析室内,病人正在进行血液透析。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12月8日,江宁禄口街道社区医院血液透析室,干净整洁的病房内,十几台血液透析机在轻轻转动,血液从患者动脉抽出,经过透析,再经静脉流回体内。自从血液透析室启用以来,禄口辖区内需血液透析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接受透析治疗,有力提升了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江宁区以年均超20亿元的规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软硬件投入,使江宁成为全省首家拥有区级公办三甲医院的区县。同时,积极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为基层医院补短板、强弱项,构建起5个区域医疗中心、20个社区医疗中心的全区便民医疗体系,实现“5分钟就医圈、20分钟优医圈”,大大提升辖区居民的医疗获得感及幸福感。
步行10分钟,做血透不再奔波
采访当日,10多名患者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今年55岁的患者王先生是禄口街道成功社区居民,他去年5月底被查出肾功能衰退,需长期血液透析治疗,隔天就需透析一次。以前,每逢透析的日子,王先生须在凌晨4点起床,赶最早一班公交车前往江宁医院,挂号、体检、缴费,赶在上午7点半上机治疗,一个疗程4小时,等治疗结束,他再乘坐公交车回家,往往下午2点半才能到家休息。
2017年年底,江宁区启动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血透室项目,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选择在禄口、江宁、湖熟、汤山、横溪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层血透室,做到全区东西南北各个区域基层群众全覆盖。目前5家基层医疗机构血透室共开设56张床位,并以江宁医院为核心,联合打造了血透专科联盟。如今,王先生只需要从家步行10分钟,就能来到社区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他告诉记者,等治疗结束,他还可以赶回家吃晚饭。
报销比例高,门诊最多可省两成
血透室不仅免除了患者的奔波之苦,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经测算,血透室项目一年可为每名患者节省约8000—10000元。
18岁患者小朱的母亲吴小玲告诉记者,去年12月,她带着儿子来到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治疗。因离家太远,去一趟医院得坐4小时公交车,吴小玲心疼儿子,来回选择打车,一趟就要花费200多元。
路费贵,且隔天就要来一次,长期下去,既花不起钱,儿子身体也耗不起,吴小玲只能为儿子办理住院治疗,自己也把工作暂停了,全程陪着儿子。出门在外,吃穿住行样样要花销。截至今年5月,小朱转诊至社区医院治疗时,吴小玲已花费近3万元治疗费、医药费、生活费。
转诊到禄口社区医院,离家仅10分钟路程,小朱不再需要住院,省去了一笔住院开支。社区医院的医保报销比例相对较高,又能省下一笔钱。同时,吴小玲可以继续工作,家里也多了一份收入。
江宁区卫健委财务与审计科科长申健介绍,按目前市、区医保报销相关政策,在门诊就诊时,职工医保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比在其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高10%,居民医保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比在其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高20%。
投入连年增,医联体基层全覆盖
“目前,全区约有1100名肾病患者需要长期做血透维系生命,其中约三分之一都住在较偏远地区。”江宁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5家基层血透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后,这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
慢性尿毒症患者看病难缓解,是江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缩影。
近年来,江宁区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持续保持在5%以上。同时,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江宁区医管委,出台江宁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权责一致、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持续提升的医疗水平,为辖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江宁还出台《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共建成70组医联体,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医联体全覆盖。今年,全区又试点建设4个紧密型医联体,加强医联体龙头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精准帮扶和指导,争取孵化一批,带动一片,让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看病、敢看病、看得好病,让基层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通讯员 王栩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怀艳
小病有社区
大病不出区
记者手记
江宁区通过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解决辖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居民小病有社区,大病不出区,有力拉长民生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全民健康。全民健康,也必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实现了全民健康的全面小康,才能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