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漳州从前的繁荣,要从这些老商号作坊说起!你听过几个?
城中有了人,便有了市——
无数的商号、作坊
在此成立、兴起、淘汰
跌倒、爬起、留存……
在市场的大潮中,它们淋风沐雨
承载了昔日的繁华喧嚣
印刻了一个时代的痕迹
深谙“一纸家书可抵万金”的天一总局
曾有“千里窑烟,百口窑炉”胜景的窑窟
见证百姓富余的万圆钱庄
融合中西技艺的捷祥布行
还有建兴金银铺、育文书局等有趣的老店
无不印证着当年漳州古城内
百工鳞集的繁茂景象。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漳州的老字号、老商铺
看一看、听一听,那些落在梦里的一帘故事
游客游漳州古城 张晗 摄
信局·天一总局
01
PART
在“从前慢”的年代里,一纸家书可抵万金。在闽南,信称作“批”。
漳州市博物馆展出的侨批
清末时期,不少闽南人下南洋讨生活,热心的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时常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依靠诚信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这就是位于现漳州台商投资区流传村的天一总局(又称天一信局)。据说,这座信局比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成立的大清中华邮政局还要早16年。
天一总局总建筑面积4495平方米,整座大楼别具“南洋”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结构优雅大方、雕花刻栋、古色古香。虽是西式砖木结构的楼房,但楼室内的雕梁画栋却保留着鲜明的儒家特征;外墙装饰着西式的安琪儿、和平鸽、罗马柱,屋后却营造了亭、台、楼、榭、池等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
别具南洋风格的天一总局 游斐渊 摄
据说,为了保证天一总局的信誉,管理者还分别设置信汇和批馆,将钱物和信件区分开,并启用天一自制的信封和银票。只要保留票根,即可查询登记信汇是从第几帮何港口寄出,收到回复后再核销。批到了,天一总局楼前就会升起天一旗,告知侨眷领取信件和汇款。不难想象,当时围在天一总局门口的人们,脸上定是写满了急切与期待。
02
PART
药铺·天益寿药局
去过漳州古城台湾路的游客,一定会对一家老字号药铺印象深刻——天益寿药店。单看它中西合璧、古香古色的外观,就能知道,这是一家有故事的药铺。如今,漳州不少的婴幼儿还在食用这家药铺的米糊。
以前,天益寿药店称天益寿药局,创始人是来自漳浦的陈锦畴。这位老中医对药材加工炮制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制作出来的药材品相好、疗效佳、价格公道,且对顾客一视同仁、童叟无欺,赢得了城里百姓的欢迎,药局的生意因此风生水起。此后,陈家的后代掌门人还曾与人合资开了天元号钱庄、光明电影院、采芳西饼、同德布店等,一时风光无限。
从现存天益寿药店门面来看,这是一座外观中西合璧、内里结构是“竹竿厝”的建筑,为闽南店市标准的建筑风格。一层前头开店、后头是工坊,“店坊合一”;二层用于仓储、办公、居住。这座建筑经过多次改造,仍保留着欧式拱窗和铁花等西式元素,诉说着当年的“洋气”。
不过,目前天益寿药店正在修葺,暂停营业。市民可以到老店旗下鹭燕大药房购物。
正在修葺的天益寿药店 张晗 摄
瓷窑·东溪窑与南胜窑
03
PART
漳州境内多山,一多瓷土,不愁原料;二多大木,不愁燃料。和其他的行当不同,生产瓷器的工坊和原材料所在地密不可分。且幸漳州境内有大河,可供瓷器成品运输无虞。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国初,这400多年的时间里,漳州的制瓷产业十分繁盛。漳州产的青花瓷、青瓷、白瓷、米黄瓷等风行一时。据说当年窑山上曾有“千里窑烟,百口窑炉”胜景。这在窑址荒芜的当下,现代人难以想象当时产业的庞大。
前些年,学者在当地百姓的带领下,在南靖龙山镇西山村发现了东溪窑窑炉,顺着溪流找,包括南靖西山村、梧营村、荆都村和华安的三洋村等,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不少的窑炉遗址,曾有上万人在此营生。在西山村封门坑遗址,可以清晰看见一个制瓷工坊的往日图景。窑炉之外,窑后山中有取土口,窑前有作坊也有废品堆,溪流一侧还有居住生活区,门框砖石依稀尚存。当年,当窑火点燃,上百工匠轮班值守保证炉火不熄,制出的成品由挑夫挑到附近的永丰溪码头,用竹筏、小船往下游运输,行销海内外。
东溪窑封门坑遗址 张晗 摄
此外,平和南胜、五寨两乡镇有南胜窑,以青花瓷为代表,产碗碟瓶杯炉罐等日用器具,纹饰多绘水草、鱼藻、飞禽、走兽、花草等,不少瓷器还写着吉祥文字。南胜窑鼎盛时有十几个窑炉,同时开工,产量惊人,产品多出口外销。
在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还有一处陶窑,主产瓮。据说明清时期土特产“天宝菜脯”远销省外,用于装运的就是扶摇窑出的陶瓮。
04
PART
钱庄·万圆钱庄
稍有些余钱的老百姓,总免不了要去钱庄存钱。在漳州古城台湾路,有一处万圆钱庄,如今钱庄店招还在,但钱庄已不复存在。
万圆钱庄 张晗 摄
这座钱庄是1919年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期改造建设的。小小的门面,内有千秋。和漳州古城一众建筑一样,万圆钱庄也是个“竹竿厝”,坡顶式屋面,四进式院落,各进之间还有天井供采光。
据说,万圆钱庄楼梯旁还有个地下火井,万一遇上了火灾,钱庄主人就可以把钱钞和账本都扔进井中,保护贵重物品免遭火焚。这个设计也是颇具巧思了。
布行·捷祥西式宅店
05
PART
在没有成衣的年代,上布行扯几尺布做衣衫,是老百姓最绕不开的事儿了。漳州古城台湾路有个老漳州人熟悉的布行——捷祥。它地段好,和府埕相近,斜对面不远是万圆钱庄。有老漳州人说,捷祥布行是当年漳州城里数一数二的、既卖布又做裁缝的大店铺。能上这家布行做身衣裳,足够嘚瑟好几年。
从现存的外观上看,这个深藏在闽南古城中的西洋装饰建筑的确美得别出心裁:楼面是一大一小两个开间,整个楼面看起来浑然一体;欧式屋顶、花瓶栏杆、科斯林柱头花饰、檐口线角等细部的设计,都让人感觉这个建筑别具巧思,莫不是出自大师手笔;二楼开小门,有一个小阳台。
捷祥布行 张晗 摄
二层的框梁处还有凸字,写的是“TISIEH SIANG & CO”。据专家解读,这是民国时期“捷祥”二字的中文拼音和英文的混编,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语言文化交流,是现代汉语发展的有趣例子。古城延安南路75号也有一处店招写着类似的英文店名,可惜中文名已经模糊不清。
想看老店,大可以往古城去。除了刚刚提到的几家店,还有建兴金银铺、育文书局、黄合德中外鞋靴、庄有元齿科、金可行布鞋行等有趣的老店,更有不少难以辨认行当、但立面中西合璧的古建。留意看看,定会感受到当年漳州古城内百工鳞集的景象。
古城店铺“洋气”十足,安琪儿、和平鸽等元素被装饰在店门上 张晗 摄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记者 张晗
编辑:刘艺敏
审核:王叶青
监制:黄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