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受追捧的「车载小程序」,为什么体验这么差?

2020-07-22新闻10

小程序要想实现价值,至少需要打通用户需求→车辆数据→小场景的数据→车内的交互方式→BAT/OEM 的 AI 能力。

当生态上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后,车载小程序就成为了业内公认的「能丰富车内生态」的优质解决方案。2019 年,BAT 相继宣布自己在车载小程序上的战略。

去年年初,百度在 CES 上推出了百度智能小程序生态,当时可以支持 80+个小程序;同年 4 月,腾讯在自家的全球数字大会上表示,小程序将作为腾讯切入车联网的战略入口;同年上海车展,阿里确认正在以支付宝小程序为通用框架,研发基于 AliOS 的车载小程序。(PS:斑马早在 16 年就推出过 Web App 的想法)

从战略宣布到今天已经过去一年多,这期间 BAT 都已经落地了自家小程序的量产车型。具体体验如何呢?

小程序这么热门

我们的体验如何?

BAT 车载小程序落地的顺序依次是百度、腾讯、阿里。由于支付宝小程序落地较晚,所以我们还没有实际体验到。百度和腾讯落地较早的一些产品,我们实际体验过。

就目前的产品来说,整体体验很一般,也可以说是很多余。基本可以理解为手机端的效果呈现在车机上,连基础的屏幕适配都没做好,更不要说和语音打通,和用户账号打通,或者和用户在车内的需求相匹配。

拿航旅纵横为例,它既不能登录账号,查询我的行程,也没有很好的与屏幕适配,我还要歪着身子去找屏幕。用户何必这么做呢?手机是坏了吗?

我们常说,车机和手机绝对不是「替代」关系,而是「配合」关系。而现在的车载小程序,仿佛邯郸学步,学了个手机的样子,虽然丰富了生态,却没把握住交互的精髓。

当然,这个结果肯定不是 BAT 和 OEM 想要的,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车载小程序备受热捧

体验还是很差?

1. 第三方生态的合作意愿比较低

目前以小程序形式上车的第三方生态,基本都是和车本身关系不大的功能,它是作为满足用户低频的长尾需求而存在的。(如果是刚需,比如地图/电台/音乐,早就深度定制车机版应用了)车机系统也许确实是下一个爆发的流量端口,但这个阶段,第三方生态上车的「投资回报」还是太低,所以配合的积极性相应也会比较低。

另外,也不是哪个功能都适合上车,有些功能上车就是浪费资源,牺牲用户耐心。而且 BAT 三个小程序平台不互通,如果都要合作,需要依托三个平台,完成三次适配,维护三个小程序。现阶段这显然是没必要的。

2. 小程序上车,BAT 需要贴钱做适配

为了能顺利上车,BAT 要自己搭钱支持 CP/SP 的 HMI 适配上车,制定规范。越多第三方上车,搭的钱越多。

3. 小程序本身不是针对汽车场景开发的

小程序最先是由微信提出来的,腾讯希望微信在社交业务的基础上,内建一个生态,而且它最好还不要占用过多空间。这是微信小程序诞生的初衷。

小程序之所以上车,是因为这种形式,刚好能满足生态快速上车的需求。只不过,它现在只能快速上车,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4. 用户习惯还没有培养起来

在车机上使用小程序,在 C 端用户眼里还是一个新鲜功能,接受它需要一个过程。未来体验如果能更好,用户的接受速度相应会更快一些。

5. 小程序上车还在探索初期

满打满算,BAT 小程序上车的战略从发布到现在也不过一年的时间。这对于开发一款车的开发周期来说,已经算神速了。所以在探索初期,我们还是要对新鲜事物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宽容。

在车载小程序领域

BAT 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

虽然我刚才确实吐槽了一番产品体验,但整个行业的推进效率我们还是需要认可的。产品体验肯定不会止步于此,所以接下来 BAT 在小程序上车方面,都已经有了各自的计划:

百度将会针对小程序做一套车联网规范,挑选一些跟车相关的精品小程序,实现全语音的闭环交互。

腾讯则是将通过不同小场景间的组合、联动,发掘出更多跨场景的、连贯的服务体验闭环。

阿里将在强调服务找人的基础上,侧重智能化场景的连贯性。

从这些表述中能看出来一些趋势:BAT 将会有目的地挑选第三方合作商,小程序功能开始有和语音交互的趋势,场景引擎开始调动小程序功能。如果真能实现,体验确实能上一个台阶。不过实现这些的前提是,要先把屏幕适配做好。

BAT 在车载小程序领域的固有优势

刚才我们聊到,BAT 在车载小程序上的计划都不太一样,这说明它们各自的资源和能力有所不同。下面来分析一下它们固有的优势和机会。

腾讯:腾讯的微信小程序,是基于 x5 内核,构建了一套类 native 的框架在微信上跑,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丰富的生态。这个开发壁垒和丰富性,是腾讯固有的优势。而且背靠腾讯的账号/社交/娱乐/支付业务,诸多相关功能都是独一无二的。

百度:百度的小程序和腾讯的小场景不太一样,它是一种轻应用,是百度基于手机和 PC 浏览器,把 App 里的部分功能 H5 化。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本身就拥有很多网页端的内容,所以 Web App 自然就是百度的一项优势。而且百度很早就开发智能语音,所以百度计划将小程序与语音结合,也是优势的一种延伸。

阿里:AliOS 操作系统是支付宝小程序的基础,和系统本身绑定很深,所以它自然能和汽车融合更深,这是阿里的优势。而且支付宝拥有很多涉及电商/生活服务/支付的功能,这也是优势之一。

OEM 要怎么运用车载小程序?

说了半天车载小程序,它最后还是要上车,所以最后我来聊两个在我看来做得比较好的车载小程序的落地车型。一个是全新奥迪 A4L,一个是小鹏 P7。

奥迪 A4L 上搭载的最新 MMI 系统中,包含了最新的 MIB3 娱乐模块。这套系统由极豆提供,其中有几个小程序功能:比如口袋故事+墨迹天气+腾讯新闻畅听版+飞常准,另外还有优选加油和智慧停车。

在我的体验下,虽然这几个小程序仍然没有和车机账号互通,无法通过语音交互,但是至少页面布局合理,UI 风格统一,而且没有奇怪的功能(比如优信二手车/蛋壳公寓/小红书等等)。所以 OEM 应该自己决定上哪些功能,明确自己上小程序的意义,是希望建立用户对品牌的粘性,还是希望看到实际的转化。

小鹏 P7 搭载的是支付宝小程序。据了解,支付宝和斑马提供给 P7 的是映射和适配能力,至于如何玩转这些功能,则是依靠小鹏汽车自己的场景推荐逻辑。到这里如果用 BAT 的 AI 逻辑,OEM 应该会比较忌讳,所以说 OEM 自己的 AI 能力非常重要。

总结

虽然车载小程序现在的体验仍然不尽人意,但它确实正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未来更多第三方生态会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上车,OEM 也会更了解自己的意图,同时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定义能力。

小程序虽然不是针对汽车场景开发,但是确实适合一些内容不太复杂,需要更多入口的产品上车试水。再加上它可以跨平台(比如 Linux/Android/iOS/QNX 等)实现应用,开发周期短,迭代迅速,第三方生态合作商其实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

车载小程序是验证产品实用性的试金石,是场景推荐的基本素材。如果运用得当,确实能够大大提升车内生态的丰富性,座舱内的商业化落地也有进一步可能。但如果只是现在这种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至少需要打通用户需求-车辆数据-小场景的数据-车内的交互方式-BAT/OEM 的 AI 能力。如果这个能实现,车载小程序的价值才算得以实现。

本文作者:Bernice

作者提问

问:你怎么看待车载小程序?

每篇 GeekCar 原创文章的作者会向大家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欢迎大家踊跃回答!

End

#小程序#腾讯#支付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