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新民快评|造谣致人“社会性死亡”,“狂欢”参与者都要反思

2020-12-12新闻11

一次寻常的取快递,却成了四个多月“噩梦”的开始。今年7月,吴女士取快递时被郎某偷拍。随后,郎某与朋友何某分饰“快递小哥”与“女业主”身份,捏造了暧昧微信聊天内容,并将偷拍的视频与聊天内容截图发至微信群。“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这一谣言遂被传开。日前,这两名男子因诽谤他人已被行政拘留。

事情到此并没有告一段落,诽谤和谣言的“余威”仍旧困扰着吴女士。她被公司劝退离职,还出现了抑郁症状。近日,吴女士委托律师向法院提起诽谤罪的刑事自诉。

网络世界的热点会转移迅速,几个月前的热门话题很快会被当时的围观者遗忘。然而,对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长久的苦痛,阴影难以消散。吴女士的遭遇,就是典型例子。出轨谣言传开之后,从吴女士小区业主,到其领导、同事、朋友都在说三道四,她被劝退离职本就不幸,但还有国外网友发信息骂她,她的现实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感觉自己已经“社会性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

两名涉事男子虽然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但吴女士无辜遭殃,不仅名誉受损,还承受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正常生活被扰乱,与之相比,造谣者付出的代价显然过于轻微。

如今,吴女士委托律师提起刑事自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侵权者追责到底。期待法律为吴女士讨回公道,也对各类胡编乱造的造谣者形成震慑。网络时代,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有“麦克风”,但这支“麦克风”绝不能被用来造谣生事、毁人名誉。与此同时,即使自己不造谣,也不能什么都信,不论真假、不做思考就按下“转发键”。还有些人,没搞清事实如何就留下尖酸刻薄的评论,与造谣者、传谣者一起,给当事人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痛。虽然在造谣导致的“社会性死亡”事件中,法律难以惩罚每一个推波助澜的人,但这类“网络狂欢”的参与者,都需要自我反思,其他人也要引以为戒。

网络时代,尤其在这个社交媒体繁荣的时代,一个人在发布信息时的轻率举动,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社会性死亡”,即使只是暂时的,也会给人带来巨大打击。比如前段时间某高校一女生怀疑被学弟性骚扰,在未确证情况下将其个人信息曝光在朋友圈内,扬言要让其“社会性死亡”。虽然监控还了学弟清白,女生也道了歉,但相关信息已经被搬运到社交媒体上,事情失控。事件前期是男生信息泄露、名誉受损,后期则是女生被“人肉”、被网暴,经历“社会性死亡”。

有时,“社会性死亡”是一个人尴尬时的自嘲,但有时,却是实实在在的苦痛。对于无端造谣的违法行为,要令其付出足够成本,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发言与围观也要理性、慎重,不要做让无辜者“社会性死亡”的助推者。

纪玉/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