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常因“入冬失败”而登上头条和热搜的广州,营养妹一直对“秋冬降温”话题嗤之以鼻。
结果,就在今天早上,现实给了小九一个狠狠的耳光。
一波断崖式降温后,广州的最低气温已逼近个位数!!北方更是下起了大雪!
在风度与温度之间挣扎许久,还是选择穿上了羽绒服和棉袄。
人体内部这4处,易受寒气侵袭
随着年纪渐长,即使是贪靓不要命的营养妹,也不敢再靠“抖”过冬,毕竟“百病从寒起”。
寒冷不仅会让人瑟瑟发抖、手脚冰凉,还会通过头背颈、口鼻足等处侵入身体内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受损,引发相关疾病,尤其是身体的这几处,真的不耐冻。
心血管
很多人都知道,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在寒冷低温的天气下活动,人体耗氧量增加,肌体为保存更多热量,维持正常体温,就会向血管发出收缩信号。
如果血管强烈收缩引发血管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对已患病者更是雪上加霜。
建议:因此,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的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内陆地区,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晨练,中午或下午温度较高的时段运动更适宜。如果要外出活动,要格外注意保暖,不仅要穿暖和,还要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防止冷风从口鼻、袖口处侵入。
肺部
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1],主呼吸,喜润不喜燥,喜温不喜寒。
过于干燥的冷空气经过口腔、鼻腔后,依然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气体交换受阻,导致肺部的净化、防御功能大幅降低,肺功能失常,诱发感冒、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疾病。
如果不加以重视,反复之下还会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演变为慢性疾病。
建议:虾仁炒荸荠是一款高蛋白、低脂肪的好菜肴,清补且不上火,非常适合在冬季食用,大家不妨试试吧。
胃部
“十个胃病九个寒”,冬天气温降低很多人的老胃病也容易复发。
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使胃黏膜的血管收缩、胃的功能减弱,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多会使人体摄食量增加,加重胃的负担。加之冬季天寒,人们常会大量进食、饮酒,这一系列不利因素,就构成冬季胃病发生或复发的重要隐患[2]。
建议:冬天养胃必吃6种食物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莲子: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芡实:又名鸡头米,性平,味道甜涩,是补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时还有固津的作用它与莲子的功效相似。
猪肚:猪肚即猪的胃,它性微温、味一甘,与牛肚、羊肚等各类动物的胃相比,更多地得了良土之气,以形补形,直接培补人体的良土,效果特别好。
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前列腺
你知道吗?男性的前列腺也会受到季节影响。
受寒冷低温天气的影响,前列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发前列腺体收缩、腺管和血管扩张,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力增加。当前列腺液淤积加重,容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会阴、小腹部及睾丸疼痛等症状[3]。
另外,天冷久坐、运动量减少、饮水量减少使得排尿次数减少,新陈代谢速度变慢,也会加重前列腺疾病。
御寒保暖,内调是根本
想降低冬季疾病发生率,御寒保暖很关键。天冷添衣加强防寒是常规措施,养肾才是根本。
中医以为,肾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被称为"先天之本"。同时,肾脏是滋养和温煦其它脏腑的重要脏器。想要滋养肾气、改变畏寒怕冷的情况,可以从以下方式做起:
饮食调理
冬天人体新陈代谢变慢,营养物质容易储存,可适当进行温补,散寒扶正。
在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黑豆、黑米、芝麻、桑葚等黑色食物,有助于益肾强肾。牛肉、羊肉、鸡肉等温热食物都有补中益气、温肾补阳的功效。此外,定时定量饮水,也可以促进肾脏排毒。
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适当按摩养肾穴位,也能达到补益肾气,固精护肾的效果,帮助改善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的情况。
涌泉穴:脚底中线前1/3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
太溪穴: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关元穴:肚脐下3寸处。
命门穴:后背的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前后相对。
肾俞穴:人体的腰部,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