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盗墓贼不敢涉及的神秘古墓——成吉思汗陵墓之谜

2020-12-11新闻43

1227年,吞并西夏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已近古稀的成吉思汗就感到了不适。这位戎马一生的一代天骄和众多老人一样,无法抗拒岁月带给他的8亿沉重的枷锁。他留下大军继续攻打西夏都城,自己带着亲信移到六盘山避暑,这次移兵就如牧人率领自己的羊群到一处水草更丰美的地方驻牧一样自然,然而这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迁移....

是年8 月,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终于向死神垂下了桀骜而高贵的头颅,病逝于萨里川哈剌图行宫,终年66岁。

成吉思汗死后,他的陵墓连同其二世窝阔台三世忽必烈等蒙古帝王之墓,至今未见踪迹。

成吉思汗究竟葬在何处?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崩于萨里川元哈喇图行宫,葬起辇谷",而《蒙古源流》则说:”在阿勒坦山阴,哈贷山阳之大谔特克的地方,建立陵寝。”

对成吉思汗的葬地还有许多说法。南宋彭大难说葬地在瀛渚河之侧;龚之要说起辇谷在北京西边的房山县;张鹏翮说埋在归化城西北的祁连山.....

《黄金小多桑蒙古史》等书则认为,真正的葬地在成吉思汗故土不儿罕山(即今蒙古肯特山),而清代《钦定理藩院则例》、《蒙古游牧记》等书却认为,葬地就在鄂尔多斯草原。

鄂尔多斯是蒙语,“鄂尔多”是宫廷一成吉 思汗宫廷,鄂尔多斯蒙古族乃是守护宫廷的人,故取名鄂尔多斯。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5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一被考古学家命名为“河套人”。

1935年在鄂尔多斯出土的元将突拔都的出征记里说:成吉思汗死后举行天葬,其灵运回蒙古故地时,车轮突陷在一块平漠洼地里 ,任凭人拉马架,拉灵车的神驼(白骆驼)再也不走,官员们只好祭奠、祷告。这时,成吉思汗的宝剑突然飞走,衣服、帽子也放出异彩。于是官员们想起了成吉思汗路过此地时曾吟诗道:“花角多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部下说:“我死后葬此地。”所以,官员们便把装衣服、帽子的七宝箱在此葬下,并且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专门侍奉。

据传,文中提到的平漠洼地即今伊金霍洛,七宝箱即成吉思汗银棺,宝剑飞落的地方即后来的苏力定霍洛。

伊金霍洛是蒙语,译成汉文为“君主的园陵”,即成吉思汗陵寝,它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西南65公里处,陵园占地长、宽各15公里,面积合225平方公里。各种史料和传说纷纭,互相矛盾,原因颇多。

元代大汗、皇帝的墓地对外人绝对保密,以防他人日后挖凿坟墓。“元人于陵墓所在,不令人知,葬后必驱万骑踏之使平,至草长无迹乃已",《马可波罗游记》也记载:大汗葬时极秘密,沿途见人,皆杀之殉。

《草术子》一书记载当时的葬俗时说:“蒙古诸汗葬时,以陵无标识,难以寻觅,乃葬后屠一稚驼于陵前,使母驼视之,将来谒墓时引母驼与俱。母驼必寻至其稚驼被杀之地,昂首高鸣,即可因以知陵之所在。

成吉思汗去世后,后代人为便于祭祀,在离葬地甚远的蒙古草原上,建立了专门奉祀成吉思汗的象征性陵寝,即八白室一八顶白色毡帐(蒙古包)。《蒙古源流》记载:“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自立白屋八间,在阿勒台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高原)地方建立陵寝,号为索多博克大明青吉斯汗(成吉思汗),其名遂留传至今云。”

“八白室”里分别供奉的是成吉思汗及第一夫人李儿贴、、第二夫人忽兰、第三夫人郭阳布勒津高娃四人的灵枢,白色神马图祭天用的檀香木奶桶、弓箭马鞍马具等珍贵物品,如今的成陵后殿里安放的三座灵柩包,是以史籍上的“八白室“陵寝为依据的。建立起“八白室”后,蒙古族人民世代供奉,即使是战争或迁居,“八白室”也随同而行。

明朝天顺年间,跟随和守护“八白室”的鄂尔多斯部落进驻到宝日陶亥(今伊克昭盟),“八白室”也随之安放在黄河南岸的王爱召附近。清初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族制,鄂尔多斯划归伊克昭(大庙)盟,共分为七旗。鄂尔多斯济农(最高首领、成吉思汗21世孙成为盟长时,将“八白室"迁到了他的领地郡王旗境内供奉,并把安放“八白室”的地方命名为“伊金霍洛”。

成吉思汗陵寝自清初迁到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伊金霍洛之后,曾几经搬迁。

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对成陵心怀叵测,蒙古族人民将成吉思汗陵寝移到甘肃榆中县兴隆山。

1949年,成吉思汗灵柩又被迁到青海省的塔尔寺。

1954年,根据广大蒙古族群众的要求,又将成吉思汗的灵柩迁回鄂尔多斯故地。

4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组成了迎灵代表团,举行了隆重的祭灵盛典,将灵柩送回伊金霍洛。至此,成吉思汗陵寝又回到了曾经安居过300余年的故地。

#考古盗墓#元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