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朝女科学家:活着时被骂怪物,死后200年却上了美国顶尖杂志

2020-12-11新闻5

央视综艺频道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如约而至,第一期节目中的第二件文物——清·金嵌珍珠天球仪,就成功登上新闻热搜。

天球仪是古代用于观测天体运行的仪器,古人很早就会制造这种仪器,用它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月星辰的相互位置以及运动规律。

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里保存的这件,更是精妙!因为它是世间流传至今唯一的由纯金制成的天球仪。

这件精美绝伦的金嵌珍珠天球仪,由两个半圆构成,接缝处正好为赤道,球的两端中心为南北极,球体外正立的圈为子午圈。

球体上则饰列星辰,共有 300个星座,3242颗星,采用赤金点翠法,以大小不同的3000多颗珍珠为星,镶嵌于球面上,并刻有星座的名称,位置分布得十分科学。

宝迷们看到这么一件极奢的天球仪,能猜到它的主人是谁吗?哈哈,就是以浮夸审美著称的乾隆啦。

可他为什么要下令造办处不计成本地制造这么一件重器呢?

这还要从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说起……

这是一位应该被中国人永远记住的女性。因为在一个女人还唯唯诺诺的年代里,她的征途却是星辰大海。

她就是清朝女科学家王贞仪。

拒绝待嫁闺中

王贞仪,字德卿,祖籍安徽天长,1768年生于江苏南京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

她的祖父王者辅曾是宣化(在今天河北张家口境内)太守,为官清廉,一生好读书,据说有满满75个橱柜的藏书,且精通历算(天文、历法、数学),著述颇丰,是“含金量”颇高的知识分子。

她的父亲王锡琛,也是一个人才,虽然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意,但精于医术,曾经汇集临床经验,撰成《医方验钞》稿本4卷。

所以,王贞仪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

特别是来自祖父王者辅的教育,对王贞仪的影响特别大。

这位学富五车又开明的老学者,为了家族里的女孩子有书读,还专门在家里开设了私塾。小小的王贞仪得以接受了文学、女红以及女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还跟着学习了当时男孩子都难以学到的科学知识——天文和历算。

而祖父做这一切,倒不是为了让家族里的女孩子高攀名门望族,只是个人的格局太大了。在他眼里,读书不分男女,尤其是女孩子,不仅要读书,还要学点实用的知识。

他的夫人也是一位学问很高的女子。王贞仪后来跟着这位祖母,学了不少诗词歌赋,以至于8岁就能作诗,11岁便能写一手好文章。

△王贞仪的诗

△王贞仪的文集,如今被哈佛大学收藏

长至11岁,由于祖父官场发生变故,在被调职至吉林后去世,王贞仪跟着祖母前往寒风冷冽的东北奔丧,正式踏出闺阁。

在吉林住了5年,翻阅完所有祖父留下来的书籍的王贞仪,又开始跟随父亲王锡琛四处行医问诊。

其实,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在那时候,应该找个好人家嫁了。但满腹经纶的王贞仪,偏偏以文武双全的花木兰为偶像,也想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当随父历游北京、陕北、湖北、广东、安徽等地后,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尝拟雄心胜丈夫”,渺小又是女子的自己,以定要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宝迷们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王贞仪有点“书呆子”?这么想,真是小瞧她了。

王贞仪17岁时,不仅能写诗作赋,还学会了骑马射箭...居然还是跟着蒙古将军的夫人学习的,史书上称赞王贞仪的骑射水平是“跨马横戟,往来如飞”,达到“发必中的”的程度。

她自己对此也十分自得,写下“亦曾习射复习骑,盖调粉黛逐绮靡”这样的名句。

咿,不愧是以花木兰为偶像的人啊!喜欢偶像最好的方式,果然是成长为像对方那样优秀的人呢。

长到18岁,王贞仪已经成为了一个看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的奇女子了,也逐渐迎来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愿做“女丈夫”

18到24岁,王贞仪进入到自己科学研究、写书撰文的黄金时期。

不过,当时的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女子不进学堂的风气盛行。喜欢观察、思考和提问的她,在求学之路上,只能因没有老师而独自前行。

好在王贞仪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又强,自学起来也不太费力,必要的时候她还能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观测器具和实验。

终于,在她废寝忘食的坚持学习研究下,她的学术成就可谓是硕果累累:

天文历法

当其他古人还在和孩子们讲着“天狗吃月亮”的故事时,20岁的王贞仪已经写了《月食解》,来解释月食的基本原理了。

在古代人还信奉“天圆地方”时,她却在自己的《地圆论》中,提出六点理由证明了“相对空间位置的概念”,并且用浑仪的理论证明地球的形状是圆的。

王贞仪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坐在自家院子里仰望星空,并记录观察到的无数行星的轨迹,然后模拟、运算,最终写下了《经星辩》,正确地推导出了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和土星的旋转方向。

她对“岁差”也进行了研究,著有《岁差日至辩》一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批驳了当时学界上在历书中存在的错误。

王贞仪的这些研究结果,在当时不仅是唯一的,也是超前的。

更可贵的是,和同行们观察天象用以占卜或者通天不同,她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科学,二是为了造福百姓。

她不仅解释了一些玄学背后的真相,而且凭借长期对天象的观察,能够通过当下观星,准确地预测未来时间里天气的阴晴风雨,甚至推测某些地区的农业是丰收还是减产,百姓们都因她而受益匪浅。

数 学

现在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女儿天生学不好数学,数学只有男孩子才擅长,这其实是偏见,看看王贞仪,她就是一个数学女神童。

她除了自己学得会数学,还把当时很多人看不懂的数学“翻译”成“大白话”。比如,将清初著名天文、数学家梅文鼎的《筹算》,结合西方的数学,改进为《筹算易知》。

当时,中国的数学没有“角”的概念,王贞仪就写了《勾股三角解》等著作。

她的《西洋筹算增删》、《重订策算证讹》、《像数窥馀》等著作,对中国的筹算学和数学也都有很大的贡献,她也因此成了安徽数学学派的骨干。

所以,再有人说女孩子学不会理科时,宝迷们知道用谁怼这种脑、残说法了吧?

医药学

在医学方面,王贞仪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给自己父亲的著作《医方验钞》写推荐语时,她提出医道有“五诀”:查脉、视人、因时、论方、相地,比传统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更先进。

王贞仪也特别反对当时的大夫们照搬医书给人治病的做法。她强调治疗一定要辩证地进行,即使是同一种病,也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情况,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她还注重预防疾病,认为“虽有神方,不如治病于未起”,预防胜于治疗,这些理念即使放在现代也不过时。

争取男女平等

见识过许多的民间疾苦,经历了家族的跌宕起伏,王贞仪的思想早就挣脱出了“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枷锁。

她开私塾,婚后收男学生,亲自传道授业之余,也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甚至是在《题女中丈夫图》诗中,直接写下了“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这样的豪言壮语。

△王贞仪的《德风亭初集》,卷十二

尾 声

不过,和她璀璨的学术成绩相比,王贞仪的一生也是孤独的,因为她是女性。

在科学的道路上,那些男性同行们,不会成为她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其他女性即便学习,也是学些琴棋书画,很难真正和她交心。

而特立独行的王贞仪早已不在乎主流社会的认可,即便别人骂她是“失闺阁本来面目”、“一味好名的闺阁狂士”,她只是低头继续自己的研究,做好了终身不嫁的心理准备。

寻常女子15岁出嫁,她一研究就研究到了25岁。然而就在这一年,这个左邻右舍笑话的“超级剩女”遇到了家境贫寒但全然懂她的安徽秀才詹枚,两人一拍即合,成了亲。

婚后,本就仰慕王贞仪才华的詹枚不仅大力支持她的事业,还帮助她处理、撰抄她的作品,妥妥的男助理。

最终王贞仪整理出来的著书足足有六十四卷之多,而她自己,却因为废寝忘食的工作而身体日渐消瘦,最终很不幸地,仅在婚后第四年,一代才女便香消玉殒,未留下任何子女。

她的一生就如同流星一样,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虽然短暂却又无比璀璨辉煌,在无数人的心中划过,留下美丽又孤独的烙印...

更加可惜的是,王贞仪去世后,她的学识与生平并没有在国内广泛传播,流传到如今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在百年后的今天,依旧是鲜为人知,甚至被不少人误认为她是日本人,无不令人扼腕。

是的,在被我们遗忘的百年时间里,王贞仪早在国外火成了外国女性同胞们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学习的榜样:

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是唯一被命名的中国女科学家;

2016年,她的故事被记入美国畅销童书《无所畏惧:影响世界历史的50位女科学家》;

同年,她被意大利先锋女作家写进自己的畅销书《了不起的女孩:100个改变世界的传奇女性》中;

2018年,美国数学教授写的《数学的力量:数学的反叛女性》一书,介绍了她在数学上的贡献。

2019年,她被美国权威科学杂志《Nature》选入登刊,那一期的策划主题是“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被外媒报道的清朝才女·王贞仪

所以,宝姐真心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大家都知道,中国曾经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终其一生,都在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毅的反抗精神,冲破封建势力的压迫,踏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她不该被我们忘记!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