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暨《钱锺书选唐诗》新书分享会在京举行。左起:张剑、刘宁、葛晓音、臧永清、谢思炜、周绚隆、陈坚
《钱锺书选唐诗》:钱锺书庞大学问冰山的一角
文 | 刘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据作者在分享会发言速记稿整理
钱锺书先生是我们(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研究室的老前辈。我到所里以后,听到很多关于钱先生的故事。刚才周绚隆先生也说到,原来钱先生一直是学外文的,1953年成立文学研究所,他从清华大学调过来,也是应该进文学所的外文组。但当时外文组已经没有名额,他就只好进了古代组。2010年纪念钱先生诞辰100周年,有一位老师在发言中幽默地说,钱先生本来是外文所的,被文学所“久借不还”。作为文学所的人,我们都感到文学所有钱先生,是莫大的荣幸。钱先生不仅在学问上垂范后学,而且他本人为文学所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为建设文学所的图书馆,就付出很大心血。
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
文学所成立之初,图书馆的收藏非常有限,钱先生当时担任文学所图书馆资料委员会主任,工作尽心尽力,很多重要的书都是通过他的努力得以入藏。我听很多老先生讲,他们当年刚刚来所时,想见钱先生最容易的地方是哪里?就是图书馆。邓绍基先生说有一次他去图书馆借书,看到钱先生坐在书架旁边的小桌子那儿看书,钱先生问他想要找什么书?邓绍基先生一说书名,钱先生马上告诉他到第几排、第几层找一找,邓先生按照他的指点马上找到了这本书。钱先生常对当时所里年轻人说,你们到所里来,首先应该来所里的图书馆。钱先生自己也是一辈子都在读书。
所里的老师还给我们讲过一个体会,说钱先生这些老先生们的学问好像是一座冰山,他们真正出版的著作只不过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点山尖,在水面之下还有很庞大的山体,是看不见的。的确是这样,钱先生在世时出版的东西并不多,像《管锥编》《谈艺录》等等。前几年三联出了《钱锺书集》,也只有十种著作;他没有出版的水下的部分真是非常非常丰富。商务印书馆前几年影印出版的《钱锺书手稿》,包括钱先生的《中文笔记》《外文笔记》《容安馆札记》,有七十多册。杨绛先生回忆说,钱先生晚年谈到这些笔记,说这些东西都没用了。他一辈子写了这么多笔记,也没有想到出版。老先生们做学问就是这样的态度。
今天特别感动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把这个水面下庞大冰山的一角呈现出来,而且做得这么好,编辑得这么好,让我们能重新体会学界前辈的治学精神。限于自己的理解能力、限于时间的仓促,我对这部《钱锺书选唐诗》的体会是非常肤浅的。我大致有三点感受:
一、全局视野——反映多姿多彩的唐诗艺术世界
第一,这个选本是有全局视野的。钱先生的选目虽然非常有个性,跟我们经常见到的唐诗选本不一样,但是他不是完全信手、随意地选。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是《围城》的译者,也研究《管锥编》,她受杨绛先生的委托去整理钱先生的《外文笔记》,她整理结束之后有一个感慨,说钱先生读书所做的摘记是如此精要睿智。这背后是钱先生广博而系统的阅读,当时出版社《外文笔记》整理书目时发现,钱先生的阅读习惯是但凡读一套丛书,就要从第一卷读到最后一卷,不会漏掉任何一卷。钱先生一辈子不断地做读书笔记,笔记也就是一个摘抄、选录,他对他摘录的书有全局性的理解,同样,他编选唐诗,也有全局性的理解。
《全唐诗录》稿本第一册首页
这一点,也可以从“杨绛日课”的“日课”两个字获得体会。中国传统士大夫文人有一个“日课”传统,这个日课,简单讲就是每天做的功课。为什么说老学者的学问,像冰山潜藏在水下呢?他们很多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读书思考,真正出版问世的东西并不多,大量功夫沉潜在日课里面。
去年黄山书社出版了吴小如先生的书法临帖日课《莎斋日课:吴小如临帖十种》。吴先生晚年几乎每天临帖,这本书就是选择其中若干精彩的临帖作品影印出来。吴先生临帖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出版,但是他临帖的时候是有很严肃的态度,他非常全面、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所以他选择临哪些帖,都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和追求在里面,不这样做不足以称为日课。日课就是功课,不是每天的消遣。我注意到“杨绛日课”几个字是钱先生写的,把这个作为日课,是有比较严肃的态度的。日课传统在今天也是非常值得去恢复的。
《钱锺书选唐诗》插页
钱先生选唐诗有全局视野,他对唐诗的整个格局有相对全面的了解,然后沉潜到每一家、每一篇作品的选择。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这个《钱锺书选唐诗》,虽然很有个性,虽然选目有一些轻重变化,但整体来讲还是相当全面地反映了唐诗艺术的丰富面貌。例如,它对边塞题材的诗就选得少一些,但像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大漠风尘日色昏)、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西师出征》等佳作,也都选录了。它对唐诗多姿多彩的艺术,还是有比较完整、全面的反映。
二、超越定见,发见“文心”
第二,超越任何的定见,这是钱先生做学问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是他选唐诗的特点。宋元明清以来,到解放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唐诗已经形成很多的文学史观念。钱先生选唐诗的时候,事实上很清楚这些观念,明清人怎么看唐诗史,民国时候的人怎么看唐诗史,解放以后的人怎么看唐诗史,他非常清楚。但是我们发现,他的选择没有因循任何一个模式和套路,这是非常独特的。
钱先生的治学超越一切的套路和定见。有人批评他的学问没有体系,我觉得这理解有点简单化。钱先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人类历史上一切的优秀文化传统,他能够看到,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个又一个的知识体系、一个又一个的思想结构,都是有其局限的;同时他生活在起伏动荡的二十世纪,在炮火连天里面写《谈艺录》,他说他的《谈艺录》是“忧患之作”。这种独特的经历也会增强他对成见与套路的反思。一切现成的模式与套路,都是不可依赖的,能依赖的是自己这颗心,自己发现古今中外、古往今来的那个“文心”。“文心”的背后又是“人心”,他希望通过这个东西去贯穿历史、沟通历史。
所以他的唐诗选是他个人的选择,但这个个人选择又不是狭隘的、孤立的。我觉得二十世纪的学者里面,能够对文心、对自己有这么强烈自信的学者,钱先生是数一数二的,也非常值得敬仰。他不会把自己的人生寄托于外在,我们不要套用任何一个“套子”去理解他,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套子,还是西方的套子,都不要去套,你就敞开你自己的内心,认真阅读这些作品,作品真正打动了你,就抓住这一点打动,你进到这个作品里去体会它,跟它发生共鸣,这是最重要的东西。钱先生说许多堂皇的理论系统,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垮塌了,《谈艺录》的最后一篇,题目是“论难一概”,也是说艺术现象的复杂,难以一概而论。但是人心的感动可以贯通古今、沟通中外。这本唐诗选也记录了他的感动与发现,其间的丰富很难以一概论之,需要用心体会。
三、推重创新,突出新意
第三方面,高度推重创新。他这本书,从数量来看,选了1997首。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非常受大家欢迎,那也是体量比较大的选本,但那个选本只有1100首诗,而钱选唐诗有1997首。虽然数量多,但是我觉得钱先生的选取是非常严格的,在艺术上他认为有重复的、没有特别突出的艺术新意的东西不选,所以他抛掉很多作品。我觉得他非常强调艺术的创新, 葛老师刚才举出的很多作品 也是特别突出地显示了这一点。
《钱锺书选唐诗》,是目前来讲,对唐诗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反映得相当全面、充分的一部选本。读其书、想其人,阅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也会有一种心灵的震撼——钱先生做学问的格局、做人的格局和他对唐诗艺术的理解,都令人感动。
▲
《钱锺书选唐诗》
钱锺书 选 杨绛 录
《钱锺书选唐诗》的底本是1983 年到1991 年间,钱锺书先生遴选、杨绛先生抄录的一部唐诗选手稿,其后近四十年,这部手稿从未对外公布。此次首次出版,人文社编辑部对手稿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对照《全唐诗》校勘了诗歌正文,增加了诗人小传和难解语词注释,撰写了出版后记。这部唐诗选本收录诗人308 位、诗作1997 首,体现了钱锺书先生选唐诗的主观立场和独特视角,是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比较全面呈现唐代诗歌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状貌的大型选本。此外,杨绛先生在抄录手稿时留下了日期、诗歌评论、书法评论、生活杂记等文字,也体现了钱杨夫妇的品评互动。
在钱锺书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唐诗选稿,以《钱锺书选唐诗》的面貌正式排印成书。
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朋友不仅能研习欣赏钱先生选出的可以概括唐诗全貌的2000 首诗歌,也能看见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这是一部迷人的充满家庭生活温暖且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出版这部书是我们对钱、杨两位远去学人的诚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