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是元末蕲州罗田县人,以贩卖布匹为生,出生于公元1320年,比明太祖朱元璋大八岁。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徐寿辉在蕲水登基称帝,国号天完,改年号为治平。四年后,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
从一名普通的小商贩摇身一变成为天完政权的皇帝,徐寿辉身份的转变离不开一位和尚的影响,这位和尚名叫彭莹玉。
彭莹玉是袁州慈化寺的一名僧人,是当地白莲教的头目,十三年前就曾发动过起义。元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六月,彭莹玉推选徒弟周子旺为首领,在袁州聚众起义。周子旺自称周王,而且改了年号,不过很快便遭到元朝江西行省出兵镇压,起义失败,周子旺被杀。
彭莹玉在信徒的掩护下,辗转逃到淮西,继续秘密传教,积蓄力量,准备再次起义。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给元末贫苦百姓以精神慰藉和希望。彭莹玉信奉弥勒佛,通过传教发展了大批信徒。
除了周子旺,彭莹玉著名的弟子还有况普天、邹普胜、丁普郎、项普略、赵普胜、李普胜(李扒头)、杨普雄、欧普祥、陈普文等人。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北方发动红巾军起义。彭莹玉见时机已到,便积极行动起来。
彭莹玉和黄州麻城铁匠邹普胜等人着手策划起义,组织部众,准备起事。问题是,谁做起义军的首领呢?
徐寿辉因身材魁梧,相貌不凡,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遂起兵为乱。以寿辉相貌异,众乃推以为主,举红巾为号”(《明太祖实录》)。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八月,邹普胜、徐寿辉等人在蕲州起义,他们头裹红巾,也被称为红巾军。
同年九月,起义军攻占蕲水县、黄州路,倪文俊率众击败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于金刚台(《元史·列传·宽彻普化》)。
同年十月,徐寿辉被拥立为皇帝,建都蕲水,邹普胜为太师,设立莲台省,统领百官。不过徐寿辉只是徒具虚名,实权掌握在彭莹玉、邹普胜等人的手里,“然资性宽纵,权在臣下,徒存空名尔”(《草木子》)。
这支起义军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对普通百姓“不淫不杀”,不掳掠,贫苦农民纷纷参加起义,起义军规模迅速扩大。
天完红巾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邹普胜率领,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正月,邹普胜攻克武昌,丁普郎、徐明远攻占汉阳,曾法兴占领安陆、江陵,沔阳也被攻下;二月,起义军攻占岳州。另一路由彭莹玉率领,顺流而下,二月占领江州、南康、岳州,欧普祥攻取袁州;三月,项普略夺取饶州、徽州、信州。
同年七月,彭莹玉、项普略率军攻破昱岭关,攻占杭州路。
江浙行省是元朝最富庶的行省,其治所便设在杭州路,“江浙财赋,居天下十七”(《元史·列传·苏天爵》)。杭州路地处东南沿海,是元朝南北大运河的南端,占据杭州路能同时切断海运和运河运输对大都的物资供应。
听闻杭州失陷的消息,元朝的震惊可想而知,急忙下令正要攻打濠州的董抟霄驰援江南。此时彭莹玉刚攻入杭州,还没站稳脚跟,奋力苦战,却仍然大败,元军夺回杭州、徽州。
各地天完红巾军相继遭遇挫折,逐渐转入低谷。
天完红巾军发展迅速,势如破竹,快速攻占很多地方,但是各自为战,兵力分散,很容易被元军各个击破。攻下城池后,又被元军夺走,没有采取系统的巩固措施,没能形成稳固的后方基地,“然无远志,所得不能守”(《明史·列传·陈友谅》)。
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十二月,元朝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卜颜帖木儿、南台御史中丞蛮子海牙及四川行省参知政事哈临秃、左丞桑秃失里、西宁王牙罕沙合军攻打蕲水,徐寿辉等人战败逃走,“遁入黄梅山中及沔阳湖中”(《庚申外史》)。
第二年底的高邮之战,脱脱被削夺兵权,元军不战自溃,天完红巾军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迎来了转机。
擅长水上作战的倪文俊脱颖而出,逐渐掌控兵权。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正月,倪文俊攻取沔阳府,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令王子报恩奴等人和湖南元帅阿思蓝湖水陆同时发兵,合力攻讨,行至汉川时,水浅,船只无法行驶,倪文俊趁机放火烧船,大获全胜。
倪文俊乘胜出击,同年三月发兵占领襄阳路,五月攻占中兴路,七月攻克武昌、汉阳等地,九月兵围岳州路。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正月,天完政权迁都汉阳,倪文俊大权在握,徐寿辉空有虚名。倪文俊继续派兵,扩展领地,三月攻取常德路,五月占领澧州路,八月攻占衡州路,十二月,攻克岳州路;次年二月占领峡州,破鹿卢关,明玉珍开始进军川蜀。天完红巾军士气日盛。
然而,随着地盘的扩大,倪文俊的权力欲也逐渐膨胀,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八月,倪文俊企图谋害徐寿辉,欲取而代之,但没有成功,从汉阳逃往黄州,打算投奔其部将陈友谅,没想到陈友谅趁机将其杀害,并把他的队伍占为己有,不久自称平章,此后大举发兵,向东南拓展势力。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正月,陈友谅与赵普胜、祝宗合兵攻占安庆路;四月,发兵占领龙兴路,派王奉国攻取瑞州路;五月,攻克邵武路、吉安路、抚州路;八月,占领建昌路;九月,攻取赣州路;十一月,攻占汀州路。次年正月,陈友谅发兵攻下信州路,三月夺取衢州,接着攻克襄阳路。天完政权攻城略地,势力大振。
不过,随着战场上的胜利,陈友谅的野心也逐渐显露。
手握重兵的陈友谅,根本没把徐寿辉放在眼里。徐寿辉想迁都龙兴,因陈友谅不同意只得作罢,“友谅忌其来不利于己,不从。寿辉不得已而止”(《明太祖实录》)。
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天完政权战功显赫的名将赵普胜被陈友谅设计杀害。
徐寿辉仍打算迁都龙兴,陈友谅派人劝阻,徐寿辉不听,从汉阳带兵出发,十二月到达江州。陈友谅佯装出迎,暗地里却在城西门外埋伏重兵,把徐寿辉迎入城后,“尽杀其左右部属”(《明太祖实录》)。
接着,陈友谅以江州为都,挟持徐寿辉居住在此,而自称汉王。从此,权力尽归陈友谅,徐寿辉彻底沦为傀儡。
但是,陈友谅并不甘心位居徐寿辉之下,哪怕只是在名义上。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杀害徐寿辉后,迫不及待地在采石五通庙登基为帝,国号大汉,年号大义。
徐寿辉“无他长”(《草木子》),“木强无他能”(《明太祖实录》),既无识人之明,也无驭下谋略,对未来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不知如何应对彭莹玉死后的局面,最终落得任由倪文俊、陈友谅摆布,成为傀儡,被残忍害死的地步。成为皇帝,获得至高皇权,对他而言,也许并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