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咱村农民户户都有水浇地,粮食产量也高了,收入也增加了,村民还喝上了清洁干净的自来水,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啊!”今年59岁的天镇县马家皂乡东要泉村农民薛茂勇激动地说。寻水源、打机井、兴水利、建水塔、盖新房……一个百年缺水的小山村因水而兴。
东要泉村地处边山峪口,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居住土窑洞、开门见沟壑、出门就爬坡、村内脏乱差……这就是过去东要泉村农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据村内一位80多岁的老人讲,自他记事起,村内就没有打出过一眼机井。上百年来,村民们靠村北一条沟内的小溪水为生,更无一垄水浇地,后来因水位下降,小溪水也消失了。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过去几十年,许多打井队在东要泉村200米以内深度没打出过水,曾被“判”为无水村。打井!打井!村民们就连睡觉做梦都在呼唤。缺水成为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严重阻碍着村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进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乡党委、政府下定决心要解决东要泉村的缺水难题。他们向水利部门请求帮助寻找水源,并积极与驻村工作队联系寻求资金帮扶。在各方努力下,2018年,该村“破天荒”打出了第一眼机井,彻底破除了“无水村”的魔咒。
有水就是希望。作为东要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天镇县自然资源局,2018年投资557.38万元,帮助该村打井7眼,当年实现水浇地2500亩;2019年争取省级土地整改项目617.48万元,铺管灌、治沟治坡、改土治水,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增加水浇地1000亩,并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目前,全村共有机井9眼,水浇地面积达到3500亩,人均实现4亩水浇地,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该村党支部书记任顺告诉记者,过去由于缺水,村内有20%的耕地弃荒。自从水利条件改善后,弃荒地也开始耕种了,而且全村种植结构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向多元种植转变,特别是高产、优质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全村耕地全部得以耕种,仅种植高产优质玉米就达2500亩。“咱水浇地玉米亩产由原来的不足800斤,现在上到了1500多斤,亩均增产600余斤,亩均增收700多元,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170余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任顺说。
如今,东要泉村人住进了大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种着旱涝保收地、过着充盈幸福的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一点儿不比城里差,今后肯定也会越来越好!”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村子里有10余名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决定留在村里种地,他们觉得如今的农村大有作为。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苑捷
编辑 杜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