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钟楼街旧影(太原市档案馆藏)
文献记载,钟楼街因一座钟楼而得名。该钟楼建于明代,明朝后期在傅山祖父傅霖的倡导下集资重修。钟楼分台基和楼阁两部分,楼阁中高悬巨钟一口,高达丈余,重千余斤。每逢清晨报时,声音可到达方圆十余里外,与鼓楼大鼓日暮时发出的鼓声,互为珠璧,是太原城内居民的计时依据。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鼓响,城门关闭,宵禁人息,这就是古时引导人们起居的“晨钟暮鼓”之说。
1931年,因年久失修,钟楼颓废残败,遂被拆除。大钟也被弃置于状元桥畔,不久后失踪。
清道光二十三年太原街巷图,红框内为钟楼街钟楼所在地(太原市档案馆藏)
钟楼街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积淀,街巷里弄风貌犹存,至今周边街巷仍保留明清时期的街巷肌理,在太原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钟楼街发展有三个历史阶段: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由于钟楼街一带集中了几处规模较大的寺庙,如打钟寺、开化寺、古关帝庙、泰山庙等,每逢庙会便吸引大量居民到此,沿街的商业集市相应形成,这就是如今柳巷、钟楼街商业中心的雏形。
民国时期。这一时期,太原作为山西省的政治经济中心,吸引了津、京、沪等多地的商人前来开店,省内各地的行商也纷至沓来,在西羊市、按司街、钟楼街、柳巷、桥头街一带买地置房,开设店铺。随着经济的繁荣,两大名刹开化寺与大钟寺(打钟寺)也逐渐被改辟为市场,演化为开化市和大中市,基于此,钟楼街逐渐演变为太原市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享有“太原大栅栏”的称号。
史料记载,民国时期钟楼街各种各样的商品齐聚一堂,市场内吃喝玩乐,澡堂、剧院一应俱全。街上每天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各种商号也相继开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钟楼街大部分商品不仅品质有保证,商家诚信经营,还想方设法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当时,太原市钟楼街良好的商业氛围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后因几经战事,钟楼街一片萧条。
新中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钟楼街商业区逐渐恢复生气,1956年,政府将钟楼街、按司街、西羊市三街合并,沿用“钟楼”之名,统称为钟楼街,街道规模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乾和祥、恒义成、华泰厚、老香村、亨得利等一批老字号都集中在这条街上,全国28个大中型综合性副食零售商场之一的“太原副食品市场”也在此街区内。
21世纪初,钟楼街商业区作为传统商业街的核心地位逐渐被发展更快、业态更新的柳巷商圈所替代。后随着城市中心南移,钟楼街商业活力渐减,老字号纷纷搬迁。
《红市街至东羊市街沿街商号图》中的开化市至开明照相馆段(太原市档案馆藏)
作为太原老城商业中心,钟楼街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还是太原这座城市发展历史阶段的重要名片之一。钟楼街孕育了许多太原老字号,太原的商业文化和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钟楼街在太原人的生活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2020年3月,钟楼街片区改造正式启动,目标是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具有明清风格的老太原特色步行街。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这条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精品街,将成为新时代太原一个重要的城市会客厅和历史文化新名片。
官宣!太原地铁2号线票价定了!
太原万柏林区查处隔断出租房屋!
来源: 太原市档案馆
责编:任蕾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网络转载,不代表本微信平台观点,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