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庆余年》播出大火,眼见着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开视频会员,爱奇艺、腾讯视频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想出了“超前点播”的新点子。
所谓超前点播,就是在会员可以提前观看的基础上,再付费50元,就可以再次解锁6集内容。
其实也就是,多出点钱,就能提前观看到更多的内容,不过有人对此就不买账了,认为这种方式侵犯了自己的权益,一纸诉状,两名VIP会员分别将爱奇艺、腾讯告上了法庭。
嗯,两起诉讼都赢了,爱奇艺的案子昨天才完全宣告落幕,腾讯终于也不是“南山必胜客”了。
爱奇艺被告“阉割”会员权益
12月9日,控诉爱奇艺关于“超前点播”的案子正式落幕,原告吴声威通过微博发文称,“四中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根据判决,“超前点播”条款对于原告将不发生效力,爱奇艺需赔偿原告 1500 元。
去年,吴声威在使用会员观看《庆余年》的时候,爱奇艺推出了“超前点播”的服务,在他看来,这个服务侵害了原有的会员权益。
因为会员本身就有“热剧抢先看”的权益,而现在的“超前点播”模式,其实就是变相的侵害了这个权益。
此外,吴声威还提到,使用VIP看视频,仍然有广告,需要手动点击“跳过”,才能继续观影,爱奇艺并没有实现“免广告”的会员特权。
基于此,吴声威请求法院确认,“超前点播”中的多项条款无效,并取消该服务,请求判令爱奇艺自动跳过包括贴片广告在内的所有广告,并赔偿公证费等损失。
今年6月2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审理此案件,并当庭宣判。
不过爱奇艺并不服,提起了上诉,这个案件也进入了二审阶段,直到昨天,吴声威发微博称,二审维持原判,算是为这个“超前点播”案画上了句号。
值得注意的是,判决并没有否定“超前点播”模式,认为这个模式没有违法,只要不伤害会员已有的权益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爱奇艺只要在会员协议里面注明“超前点播”的条款,就可以实施,之前只是单方面改了条款,才被判败诉的。
有意思的是,吴声威还表示,“不知道是缘分还是什么,今天(12月9日),恰好就是所有能胜诉的会员到期的日子,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在超前点播前开通会员的用户都已经到期,你们已经无法再复制我的胜诉判决。”
或许,这才是爱奇艺决定继续上诉这起“必败”案件的原因吧,从今天起,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施行“超前点播”了。
腾讯不再是“南山必胜客”
几乎是与爱奇艺同时,腾讯也因为“超前点播”被告了。
原告林健认为,腾讯视频宣称会员可以“热剧看全集”,而实际上部分内容无法看全集,“热剧提前看”也只是提前看一部分,无法比“提前点播”更提前,存在欺诈行为。
另外,在会员服务协议中,还存在“用格式条款宣称自己不是格式条款”的套娃内容,此条款违背了《合同法》,应该予以无效判决。
可以看到,这一条表述,就是要求用户确认该协议不属于合同法中的格式条款,这么做其实就相当于不适用法律了,自己想怎么改协议,就怎么改。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你再大,也大不过法律。
最终判决,南山法院认定这个条款,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其效力属于无效。
而对于欺诈,法院则表示“证据不足”,因为会员确实可以提前看,而《庆余年》并没有更新完毕,无法论证是否能“一口气看全集”,所以欺诈不成立。
这个案件可以说是胜了一半吧,毕竟诉求并没有完全满足,不过也说明了,只要证据充分,腾讯也是告的赢的。
而判决之所以和上面的爱奇艺不同,是因为原告的诉求不同,爱奇艺是被起诉“侵权”,腾讯则主要是被起诉一些条款是无效的,像这类民事诉讼,主要是看原告的诉求,所谓的不告不理原则。
这也是大平台无所畏惧的原因,普通人想要起诉,门槛太高了,而且对于这类案件,法律主要是以“填平损失”原则,并不是“惩罚性赔偿”,像上面两起案件,都只是赔偿了1500元,其实就是起诉费用。
所以,只要不是大规模集体诉讼,平台几乎没有损失,就如上面的爱奇艺案例,“超前点播”出来的时期,拥有的会员超过了一亿,其实这些人都是被侵害了权益的,如果要告的话,也是能告赢的,一个人1500块,就是1500亿,爱奇艺直接就能关门大吉了,只是这不可能发生罢了。
视频平台的亏损困局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两个案件,主要针对的其实是,会员服务协议里面的不合理条款,但对“超前点播”却并没有否定,而是包容了下来。
或许,也是因为视频平台的亏损都太严重了吧。
2019年,爱奇艺亏损103亿,腾讯视频亏了30亿,优酷亏了10亿。
而在用户数量方面,爱奇艺月活达到了2.6亿,腾讯视频2.3亿,优酷为1.3亿,简直是用户越多,亏损越大啊。
今年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总营收为人民币71.9亿元,净亏损达人民币11.6亿元,爱奇艺已经连续亏损10年了,而且盈利遥遥无期。
视频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会员和广告,想要增加收入,当然也是在这两个方面想办法,所以今年以来,爱奇艺就动作频频。
比如5月推出每年398元的“星钻会员”,是目前的最高等级了,拥有所有服务,如果盈利不了,未来或许还会推出“太阳会员”吧。
11月,爱奇艺率先提高会员价格,包月、包季、包年的会员套餐都有所提升,涨幅在15%至30%之间,幅度也是不小了。
不过,想要盈利,也不能以伤害消费者权益的方式进行,譬如单方面的更改条款,以及“阉割”本来承诺的各种付费特权等等。
更应该是提供优质内容,以差异化服务吸引消费者,同时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只是单纯的增加索取,终究是没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