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行逐水草”和“打草谷”,辽军靠它们驰骋北方草原,南下压宋夏

2020-07-22新闻7

辽朝在历史上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王朝。因为从中国历史的视角来说,辽给人的印象,往往局限于契丹萧太后,但是在世界历史上,辽朝的影响力则很大,甚至在俄语里面,中国和契丹是一个词汇。

契丹之所以存在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契丹既有着游牧部族的军事优势,并且在立国之后,兼收并蓄了来自中原和西域的文化。

而契丹的军事和发展,可以用“行逐水草”和“打草谷”来概括。

契丹的起家

契丹族群起源于何时已经很难考据了。有说法认为契丹属于鲜卑的别部,即东胡的一支。契丹最早出现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春秋》曾记载,北燕时期契丹就已经在塞外活动。并且在之后的若干个世纪中,几经浮沉。在10世纪初年,契丹正式建国之前,北齐、隋唐王朝,都曾对鼎盛时期的契丹部族进行讨伐。而契丹部族也多次因为这些王朝的讨伐,而由盛转衰。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契丹人想要发展,除了自身条件优势以外,还要参照一下外部环境。

10世纪初,唐朝灭亡,中原王朝和地方军阀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混战。对于契丹来说,外部再无力量能够压制契丹的崛起,因此契丹族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建立了契丹国。

行逐水草

“行逐水草”,是契丹军事强大的重要保障。《辽史》中曾经这样记载:

“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纵马于野,弛兵于民。有事而战,彍骑介夫,卯命辰集。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糗粮刍茭,道在是矣。”

这段话的大意是:契丹的传统,是按照马匹数量来衡量一个契丹人的财富。平日里契丹人将马散放在原野上,平日契丹百姓牧马,遇到战争以后,契丹牧民可以第一时间转换成军士,而后牵着自家的马匹。并且,契丹人的生活迁移,是跟随群马迁移,而群马则追逐水草前行。契丹人的生活来源,则依靠射杀动物为生。

根据这段记录不难看出:契丹是一个兵民一体的国家。平日里契丹人的劳作就是狩猎,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契丹人的骑射能力。这样,契丹朝廷可以不耗费一文钱,就可以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契丹牧民在不脱产的情况下,拥有了强大的战斗力。

而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兵种。拥有强大的骑兵武装,这一点奠定了契丹军事强大的基础。

甚至直到契丹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在位期间,北宋见契丹大势已去,于是派遣宋军趁火打劫进攻契丹,结果依旧被契丹军队击溃,这也说明了契丹即便到了亡国边缘,其军事上,也依旧死而不僵,这些都是“行逐水草”的锻炼所致。

打草谷

契丹立国时间,大约和五代后梁确立是在同一年:即西历907年。之后中原历经五代和北宋的变迁。但是在这期间,除了后周皇帝柴荣在位期间以外,契丹大多时候都可以对中原王朝的军事进行压制。这除了有“行逐水草”养成的强大骑兵支撑之外,还和“打草谷”制度息息相关。

关于“打草谷”,《辽史》这样描述:

“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

即:契丹朝廷不给军队派发粮草,而是派遣骑兵对外进行劫掠,来为部队补充粮饷。这个制度可谓有利有弊。

先说有利之处。其实“打草谷”这种思想,和《孙子兵法》的“因粮于敌”思想切合。《孙子兵法》中认为: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在古代战争中,后方保障影响前线的胜败。如果前线距离后方太远,那么,光是运输方面的费用成本,就足以给朝廷的财政带来巨大负担,因此孙武子认为:真正的用兵高手,可以从敌人手里抢夺粮食,而不拖累本国的财政。“打草谷”算是这种战术的一种实践。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名将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皇帝)就曾经对契丹军队的“打草谷”手段忌惮不已。《资治通鉴》中这样记载李嗣源的担忧:

“虏无辎重,吾行必载粮食自随,若平原相遇,虏抄吾粮,吾不战自溃矣。”

这段话的意思:契丹军队没有补给这个现象,而晋军(按:当时是后梁时期,后唐尚未立国,李嗣源属于藩镇晋的大将)行军必须有粮道保障运作。如果契丹军队切断粮道,前线的晋军,只怕也会不战自溃。

李嗣源的担心,在数十年后得到了应验。

北宋初年,宋太宗针对契丹发动“雍熙北伐”。宋朝先后出动了二十多万军队,兵分三路北伐契丹,其中,以曹彬率领的十万北宋精锐为主力,进攻契丹。

当时契丹皇帝耶律贤刚刚去世,新皇帝耶律隆绪是个小儿,大政由萧太后掌管。宋太宗认为契丹此时主少国疑,正是一鼓作气灭掉契丹的好机会。不曾想,萧太后很快稳定了契丹内政,并且萧太后派遣大将耶律休哥率领三万契丹军队迎战宋军。

耶律休哥利用打草谷的方式,断绝了宋军粮道,这导致曹彬的部队陷入军心不稳的状态。曹彬为了防止陷入进一步被动,于是率领军队后撤。

所谓牵一发动全身,曹彬的后撤,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宋军全线溃败。

打草谷的弊端

不过,打草谷虽然让契丹有了一定的军事优势,但却也存在着弊端。最典型的例子是五代时期。

五代后晋末年,中原叛臣赵延寿投降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并且向契丹皇帝请求发放军饷。在《资治通鉴》里面,是这样记载的:

赵延寿请给上国兵廩食。契丹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

耶律德光此时对于打草谷制度十分得意,不过,打草谷也让契丹失去了入主中原的机会。契丹灭亡后晋以后,耶律德光准备直接统治中原,但是,制度上依旧推行打草谷:即鼓励契丹军士针对百姓进行抢掠。最终引起民愤,被赶出中原。因此在临终之前,耶律德光做了反省:

”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还镇,三失也。“(出自:《资治通鉴》)

并且,即便是“打草谷”作为一种战术而存在,也未必完全管用。 比如辽兴宗在位期间,契丹发动辽夏战争,契丹军队孤军深入西夏境内,西夏采取坚壁清野战术,导致契丹失去了粮草补给,最终导致契丹军队大败。在坚壁清野面前,打草谷战术失去了效力。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