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羽万军之中阵斩颜良,靠个人武勇?用史料还原三国白马战场细节

2020-12-05新闻10

编者按:汉末三国时期谁的勇武最强?这个话题可算是三国类话题中关注度和热度都非常高的,按传统观点,吕布是公认最强。但其实对此很多人也有异议,冷兵器研究所就曾发表过《从秘书到三姓家奴,人称“勇而无计”的吕布,凭啥被称作三国第一武将?》进行讨论。而另一位被认为是勇武第一的候选人,就是威震华夏的“武圣”关羽了。毕竟他有冲入大军中把勇冠三军的颜良斩杀这一傲人战绩。不光现代,汉末之后的魏晋也常常对关羽的勇武表示认同。那么问题来了,关羽真的是凭个人勇武,单枪(刀)匹马就在万军之中斩杀了颜良吗?每每谈及这个话题,有一句史料的引用度是最高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众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但是这个事件是有发生的前提的:【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众所周知,纪传体史料都有专美传主的春秋笔法存在。所以要连同本史书内的其他人物传记里的记载统合观看。联系《武帝纪》这条史料,那么关羽斩颜良的事实真相,跟单枪匹马冲进成伍成列戒备森严的颜良军中,斩杀了颜良有很大差距的。

理不辩不明,先看地图:

结合前面的史料来看,袁绍使颜良攻白马的缘故是为了从黎阳渡河而下,而白马所处的位置几乎夹岸,如此一来,无论是袁绍主力渡河时的安全,还是日后后军的增援和粮草的运输都在白马的可控范围内,所以要先行拔下这个据点作为保障。荀攸建议曹操兵指白马上游的延津,做出要或渡河袭击袁绍后方,或顺河而下与白马守军裹夹颜良军的态势。于是袁绍为了护翼颜良军,选择分兵直插延津对岸与曹操对持,一是牵扯曹操使其无法渡河,二是堵截曹操顺流而下的道路。这时的颜良军可以说在袁绍主军的后方,白马基本已是彻底被孤立的态势,所以,曹操军轻兵急击白马,自然会出乎颜良预料之外,这也是在围白马而攻的颜良,被曹操军接近自己仅十里的距离才发现的原因。

颜良发现曹操军,自然不会坐等,他当即指挥军队准备迎击。那么,这个时候,这十里的距离就是颜良军存亡的关键。如果颜良军利用这段距离,组织好迎击态势,收缩围城部队,防止被城内城外同时夹击,那么面对兼行而来的曹操疲军,是有可能撑住的。至少延津的曹操能够轻军前来,那么袁绍援军也能够轻军而来。对此,而曹操迅速做出决定,使张辽、关羽前登。

即由张辽、关羽率领骑兵,以速度优势先行冲击一下颜良军(汉制一里415米,十余里距离不过5000多米,骑兵奔袭过来,不过10-12分钟的时间,甚至更短。冷研推荐的文章经常科普这方面的知识,建议回溯往期内容)。其目的是暂时打乱一下颜良军的集结和部署,为后续的作战赢得有利局势。不过戏剧性的是,这一冲,颜良军就崩溃了。

其实可想而知,陡然遭袭,仓促应敌,这样的部队战斗力肯定是大打折扣的。那为什么仓促应战的部队会战斗力堪忧?这首先要明白古代围城是怎么做的。即以点为主,以线为辅。点就是营寨,建设在城门方向,控制主干道,在保证不会被城上的远程武力攻击到的距离布防。线就是壕沟、鹿角以及不间断的巡逻部队。以点为站,巡逻部队通过口令等暗号往来穿梭,不断巡视。然后再在外围散布相当数量的斥候瞻视敌情。而且古代围城战也不是一次性把所有的兵都糊上去,需要分波次分阶段不固定的发动攻击。为什么颜良无法立即把军队都拢起来应对曹操急袭?我们先要明白白马城多大:据后世考古发现,白马城遗址位于庆阳市环县芦家湾乡庙儿掌村,城址依山而筑,残高约8-15米,南城墙长约580米,北墙长约140米,东墙长约736米,西城墙长约650米,面积约24.84万平方米。【注1】

颜良军在24.84万平方米的外围布防,颜良派传令军通知这些部队向自己集结,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以我军现行集合时间举例:要求比较高的部队,全连紧急集合3分钟。全营5分钟。全团(按1500人~3000人算)10分钟。在高强度训练下的现代部队,1500到3000人集合起来形成战斗力,尚且需要10分钟,古代的旧式军队需要多长时间可想而知。而这只是集结的时间,他们与颜良本阵还有一定的距离,移动过去又需要多长时间?而曹操发现颜良警觉后,立即派关羽、张辽以骑兵先登冲锋,他给颜良留下的时间是多少?不过10-12分钟。所以颜良根本没办法收拢围城部队,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身边的部队集合起来去阻击曹操军,然后以此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等待其他的部队集合前来布防。但是仓促迎战的部队士气战力可想而知,他们可能都来不及披甲,因为部队非战时状态下是不披甲的。比如张绣叛乱曹操前,先谎称部队军车不足,无法运输甲胄,请求让自己的部队着甲通过曹操的驻军营地,而后突然袭击,这才击破了曹操【注2】。于是颜良选择身临一线,一为靠前指挥,二为提振士气。但很可惜他仓促组织起来的部队被关羽、张辽轻易击破,自己也授首阵亡。

那么,为什么是关羽杀了颜良?古代骑兵冲锋,一般不会挤在一起去冲一个点,这样目标单一,敌军也容易防守。他们一般是分成3-4个攻击箭头,比如项籍垓下之战,仅剩28骑,尤分为4队,四向而冲;【注3】又比如金兵17骑破宋禁军2000人,十七骑分为三队,左右各5骑,中央7骑,中队先进,左右两队再包抄,这是很典型的骑兵战术。【注4】后期更复杂的如蒙古军骑兵战法,先用轻骑驰射骚扰,然后等敌军阵型混乱就出重骑冲阵;一次冲阵不能得手,前次两侧驰回,再下一波次重骑冲阵,如此往复,直至破阵。

张辽和关羽绝对不可能挤在一起冲一个点,两人肯定是分在不同的队,攻击不同的点,甚至两人都不可能仅仅分成两个队,必然是多点突击,以求必克。而关羽攻击的这个点,颜良正好在附近,或者如关羽的传记所说,关羽发现了颜良的位置,主动进行了斩首打击。而且《徐晃传》也提到徐晃从破,则可以肯定曹操没有仅仅指望张辽、关羽一波成功,为保万一,肯定派了徐晃在张辽、关羽之后准备了第二波次的进攻。总之,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街头混混打群架,不可能一声德玛西亚,所有人一起冲向一个地方。它有前队有后队有主攻有侧击,这些都是有严格的战术操作的。古代对阵,光鼓语就有十几种之多,根据鼓点节奏和频率的不同来向部队下达命令,其他如旗语、号角、鸣金等更是如此。如果只是一起冲上去A就完了,他要那么多繁杂的指令干嘛?游戏可以鼠标一框,拉上去无脑A,战争不行。综上所述:很明显,从荀攸制定计划之精准,将敌人动向尽在掌握,到曹操行施计划之精妙,声东击西轻兵急袭如反手之易,以无算迎有算,有算者胜。曹军现而良大惊,颜良之死已在必然。同向对比文丑,与颜良齐名,以利诱之,乱其部伍,一鼓而破,照样阵斩,授首小卒。非必须关羽才可。所以,按《关羽传》,关羽是率领骑兵突袭了仓促遇敌的颜良军,对颜良来了个斩首打击,导致颜良军的崩溃。按《武帝纪》则是张辽、关羽的骑兵的冲锋,打垮了颜良军,关羽在败军中发现了颜良,过去砍了他。而关羽斩颜良的这个勇武展现,对于曹军击破颜良军并非不可或缺的,是锦上添花的一笔。我们要承认,在古代战场上,个人的勇武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同时代吕布黑山破张燕、还是典韦击退布众、许褚护曹渡河,还有张辽逍遥津奋战、曹仁破围救人,都有个共同点:即在我方势弱的情况下通过个人勇武的展现来扭转局势,逆袭翻盘。可称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个人的勇武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有组织与准备的正规军队,像《三国无双》那样割草,显然是不可能的。

【注1】白马城遗址位于庆阳市环县芦家湾乡庙儿掌村,城址依山而筑,残高约8-15米,南城墙长约580米,北墙长约140米,东墙长约736米,西城墙长约650米,面积约24.84万平方米。山顶有一内城名为紫禁城,长约75米,宽约88米,面积约6600平方米,内城遍布灰瓦片、陶罐片及少量豆绿色宋瓷残片等,城址周围有烽火台遗址6处。【注2】《吴书》绣降,用贾诩计,乞徙军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绣又曰:“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绣,皆听之。绣乃严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备,故败。【注3】《史记 项羽本纪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注4】《三朝北盟会编 卷三十六》:和议已定,金人遣十七骑持文字报其国中,经由磁州,李侃以身为兵官,且承掩杀之旨,乃率禁军民兵二千往击之。与十七骑相遇,金人曰:“不须用兵今城下巳讲和矣,我乃被太子郎君差往国中干事。“侃不信,欲与之战,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而稍近後前七骑驰进,官军少却,左右翼乘掩之,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千古废物,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