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丝路瞭望 | 王辉耀:以亚投行为鉴 推动“一带一路”多边发展
言 论Speech
文 |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更是对全球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异军独起,成为发展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典型案例。
2019年6月11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副行长兼秘书长、英国财政部前高级部长艾德明爵士(Sir Danny Alexander)在全球化智库(CCG)发表演讲,认为亚投行的成功在于坚定不移秉持高标准、优治理的原则,以及有效汲取和分享合作伙伴的经验,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力。
亚投行以基础设施投资为抓手,把握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新动能,取得了众多成果。由最初的57个成员国扩大到97个成员国,并获得了国际最权威的三大评级机构的3A评级,以及巴塞罗那银行监管委员会的零风险权重认定。在成立仅三年半的时间内,亚投行已经在16个会员国通过近40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达800亿美元,投资项目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私人资本的流动三大核心领域,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组织架构方面,亚投行尊重多边性,并坚持简洁廉洁的原则。亚投行的230名全职员工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决策层由12个代表不同国家的董事组成,协商一致是亚投行制定政策和策略的必要条件。这种多边性组织架构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平和公正。
亚投行的成功还源于对国际人才的精准使用和国际化的政策制定。在亚投行的高管团队中,除了总裁来自中国,5位副总裁则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印度等五个不同国家,法律总顾问、首席风险官和项目总监同样为行业内顶级的国际人才。亚投行大量运用国际人才,不仅体现了亚投行的多边性和包容性,同时也保证了亚投行的国际化政策与策略的制定水准,为其项目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际运营中,亚投行善于运用创新方式进行融资、投资。在成立之初,亚投行便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发行证券等方式创新地利用私人资本解决融资问题,使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全球经济发展“新红利”惠及世界各国。
亚投行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智慧贡献。亚投行的成功,为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完善升级,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的全球治理发展离不开多边主义精神和多边主义实践。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时,应充分利用亚投行这样的机构,以多边合作发展全球治理,打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曲解和误读。
“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也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借鉴亚投行的项目管理和发展模式,更多地运用多边规则推动全球合作,既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作用,又更大程度上消除欧美国家的误解和疑虑。目前,虽然“一带一路”发展较为顺利,但在多边发展道路上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了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可以借鉴亚投行的多边发展经验,与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其他多边机构展开合作,以多边主义精神和多边主义实践扩大“一带一路”涉及地区,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全球治理中应有的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还应借鉴亚投行在组织架构和决策管理方面的经验,打造一支由国际人才组成的高效团队。因“一带一路”具有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设立国际委员会和“一带一路”秘书处等实体机构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组织框架。同时,更多地聘用国际人才,可以深度凸显其多边性和包容性。通过多边性的实体依托,“一带一路”可充分发挥其在全球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应寻求更多创新方式进行融资,加强“一带一路”项目的开放性、透明度和多边性。为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动能,同时优化“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体现其开放性、透明度和多边性,“一带一路”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同时,可以借鉴亚投行的融资创新,适当地吸引私人资金,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资金结构优化,为全球治理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亚投行的成功实践,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更坚定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扮演好其新角色的信心。亚投行的成功经验也为中国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主义转化,将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关键作用,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本文撰写于2019年6月,刊发于《丝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