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统计技术、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 统计质量控制图理论与方法 下载

2020-07-22知识7

IATF16949五大工具分别是 IATF16949五大工具分别2113是:统计过程控制(SPC);测量系统5261分析(MSA);失效模式和效果4102分析(FMEA);产品1653质量先期策划(APQP);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统计过程控制SPC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测量系统分析(MSA)是对每个零件能够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判断测量系统产生的数据可接受性。潜在的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作为一种策划用作预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发现、评价产品/过程中潜在的失效及其后果;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并不断地完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是用来确定和制定确保产品满足顾客要求所需步骤的结构化方法。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为一种实用技术,其目的是在第一批产品发运前,通过产品核准承认的手续,验证由生产工装和过程制造出来的产品符合技术要求。扩展资料实施SPC的目的:(1)对过程做出可靠的评估;(2)确定过程的统计控制界限,判断过程是否失控和过程是否有能力;(3)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系统,及时监控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有哪些?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有以下几点:具备必要的技术、物质条件,如:配备了品种齐全、示值准确的测量仪器、器具及先进的测试手段,配备了必要的计算器具和记录表格等。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扎实,有正常的管理秩序,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广大职工,特别是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和技术人员接受过统计方法的系统培训,具有灵活应用各种统计方法的能力;生产过程稳定,人机料法五大因素已经标准化,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统计质量管理【statisticalqualitycontrol】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工具处理工业产品质量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外观、使用寿命等等。在没有提出统计质量管理以前,产品的质量是在每件产品完成后进行检查以判别它是否合格。在大批量、快速生产的现代工业中,迫切需要一种监测、预报的手段,使不合格品在即将形成时能及时发现,予以阻止,于是,统计质量管理应运而生,内容包括:①控制图。用于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监测,以及时发现异常因素,从而避免不合格品大量出现。②抽样检验。即对一批产品作抽查,以对整批产品作出接收或拒收判断。③可靠性理论和方法。研究产品的失效规律和寿命分布,以评定和提高。质量控制七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现代工业生产通常是按照同一设计、采用同样的原料、在相同的设备和操作条件下进行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均匀的,又由于许多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作用,产品质量又必然会有波动。若没有系统性因素的作用,则产品质量特征是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这使数理统计方法有可能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去,从而产生了统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623533那么,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及用途都有哪些?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一:排列图法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二:统计调查表法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三:直方图法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四:分层法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五:因果分析图法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六:控制图。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的( )为起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初级、中级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的()为起点,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初级、中级[单选题]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的()为起点,经过了。质量控制图的收集方法 数据收集分:计量值的数据收集和计数值数据收集。1、计量值的数据收集:按一定时间间隔抽取一定的样本,然后进行测量,再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计量型数据具有连续性,故它的抽样计划与计数值有很大的差异。它通常根据产品要求,对产品的重要特性定时抽取固定样本个数。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当前质量状况来确定抽样频率,产品特性越易检验或越重要,抽样频率通常越高,如果当前质量越差相对频率应加大一些。如果遇到生产时间较短,为了做直方图,也可适当加大抽样频率,常用的抽样频率为:每半小时、每小时、每2小时或4小时抽一次,每天抽一次为少见(一般出现在难检和质量较为稳定的特性)。抽样频率在初始阶段相对高一点,在过程中如发现质量受控较稳定时,可视情况酌情减少抽样频率,甚至放弃该点的计量监控。例如在第一个月,每小时抽5个;经过1个月的监控,质量已稳定,已经有2周时间是CPK值达到了2.0以上,可采用4个小时抽5个(注:一般不宜采用减少每次抽样数);又经过一个月,发现CPK还是在2.0以上,且没有大幅的周期变化的特性,则可放弃该点做计量控制。2、计数值数据收集:根据计数值的理论,计数值具有不连续性,是以某一批产品为母体来抽取样本数的,但这会。

#质量控制方法#质量管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