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周岁太子?康熙皇帝着急立储的背后,其实为了挽救大清朝

2020-12-04新闻9

清朝在立太子一事上,其实从来都是不怎么着急的。因为太子关乎国本,而清朝又没有明朝那般,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硬性规定。所以,在选择继承人方面,他们是秉承多看看,多比较的思想,选贤举能。除非是像顺治皇帝这样,突然驾崩,不得已才让年幼的康熙继位。

但是,康熙朝算是一个例外,皇太子胤礽被康熙立为储君时,刚满周岁。很显然,这个年纪是完全看不出他日后的发展习性的。而康熙当时正值壮年,意气风发,一共也才两个儿子,完全没有到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那么,康熙为何如此着急?

首先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因为爱情,康熙想要要补偿皇后赫舍里氏。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应该算是康熙一生最为亏欠的女人,当初赫舍里氏嫁给了康熙时,年仅十二岁,还是一个小姑娘。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十年间,赫舍里氏伴随康熙从少不经事的少年天子,一步步成长为胸怀天下的一代明君。她还给康熙生下了两位皇子,其中嫡长子承祜,“天性聪慧,上甚爱之”,可惜却过早夭折。

使初为人母的赫舍里氏备受打击,而年不满二十的康熙也痛苦万分,特别是皇子病逝之时,他并没有在皇后身边陪伴,心中对儿子和妻子,多了几分愧疚。幸运的是,两年后赫舍里氏再次临盆,诞下皇子胤礽,使得康熙嫡系得以传承。但同时不幸的是,皇后赫舍里氏却因难产而去世。短短几个时辰,康熙便经历从再得嫡子到痛失爱妻的大喜大悲,尤其是皇后的去世,让康熙心中愧疚万分。

赫舍里氏作为康熙发妻,一起生活十余载,夫妻二人本就感情甚笃。且赫舍里氏为康熙两度诞下皇子,功比天高。对于现代人来说,相当于,一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女人,并且为彼此的孩子诞生而逝世,人非鸟兽,孰能无情,康熙内心应该是存在浓浓思念和感激之情。康熙对赫舍里十分思念,从五月初五开始,康熙每天都要去赫舍里的梓宫看望死去的赫舍里,为她默哀,一直到吴越二十七日将她的梓宫送到巩华城为止。

此后康熙基本上每年都要去看望赫舍里皇后,即使新任皇后上位以后,康熙依旧毫不避讳地去探望她,可见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此外,如今爱妻逝去,可怜的小皇子胤礽,一出世便没了母亲,这让赫舍里氏九泉之下,如何安心。更让八岁丧父,九岁丧母的康熙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为父亲,会更加的爱护这个孩子。而且爱屋及乌,为了补偿爱妻,将小皇子胤礽立为太子,也算是有个交代。

当然,帝王之家,亲情从来都只是辅助,更为关键的还有利益。当时康熙立胤礽为太子,其实背后蕴藏着许多的政治考量。

首先第一点,立胤礽为太子可以拉拢索额图一家。

在康熙当政时期,清朝的朝政大权最初是由顺治钦点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共同把持,其中索尼作为四辅臣之首,德高望重,势力很大。

后来索尼年事已高,逐渐退居二线,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则趁机独揽大权,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为了遏制鳌拜,孝庄太后一改爱新觉罗家族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为孙子康熙选择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由此可见,索尼家族的势力有多强,已经到了需要皇族政治联姻的地步了。

而索尼去世之后,其家族地位并没有降低。一来是宫里有着皇后坐镇,二来朝堂之上,儿子索额图也是一方豪强,凭借着家族荣光以及帮助康熙擒鳌拜的功劳,深受康熙信任,乃是当时朝堂上最具实力的大臣。要知道皇帝一个人是玩不转所有事务的,只有靠大臣们齐心协力,都帮着皇帝一起做事,才能够让皇权真正体现出价值来。

而索额图作为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胤礽的亲舅舅,毫无疑问,他绝对站在自己外甥这一边的。康熙立了胤礽为太子,也就意味着爱新觉罗家族会得到索额图的忠心追随,毕竟都是自家人。

当然,此时的康熙已经成人,无需像当初那样,需要借助索尼的势力对抗鳌拜。但是此时康熙正面临着裁撤三藩的考验。虽然康熙年轻气盛,力主要裁撤三藩,但由于吴三桂等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内许多人担心此举会引发三藩造反,所以很多人持反对态度。其中索额图便是站在康熙的对立面,一直反对裁撤三藩。果不其然,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举兵造反,三藩之乱开启。

在此事关国家危亡的紧急时刻,索额图这样的朝中重臣,显然是康熙极力拉拢的对象。毕竟之前索额图是反对撤藩的,万一他站到吴三桂那边,那清朝就麻烦了。

所以康熙将胤礽为太子,使得索额图必须要选择站在自己这一边,支持自己对抗三藩,而且是鼎力相助。毕竟都是为了自家人,哪能不出力啊?

当然,康熙这么早立太子,不仅仅是为了索额图一个人,他同时也是在做给天下人看。自古皇帝登基,统御万方,为固国本绵宗社,必立元储,大赦天下,首先安抚民心和军心,令处于观望的人站在自己这边,希望以此来扭转战局,其次宣告国家的正统,站在道德的高点,当时三藩之乱正盛,吴三桂的大军已经饮马长江,朝堂内外人心惶惶。此时立太子,可以达到一个稳固国本,安抚人心的作用。同时表明态度,面对三藩和叛乱决不妥协,必讨而胜之。

最后,康熙早年的生活经历,也是他敢这么早立太子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康熙八岁便登基为帝,那时候的他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是祖母孝庄太后以及一众大臣老师的辅佐教导才有了后来的自己。所以呢,即使胤礽不才,康熙也有信心通过自己后天的教导,来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只是康熙自己也没想到,过早的成为太子,高人一等,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小太子生长环境过于安逸,导致胤礽养成骄纵的性格,最终为日后两度废太子埋下伏笔。并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大事件发生。#康熙皇帝#胤礽#索额图收藏

使初为人母的赫舍里氏备受打击,而年不满二十的康熙也痛苦万分,特别是皇子病逝之时,他并没有在皇后身边陪伴,心中对儿子和妻子,多了几分愧疚。幸运的是,两年后赫舍里氏再次临盆,诞下皇子胤礽,使得康熙嫡系得以传承。但同时不幸的是,皇后赫舍里氏却因难产而去世。短短几个时辰,康熙便经历从再得嫡子到痛失爱妻的大喜大悲,尤其是皇后的去世,让康熙心中愧疚万分。

赫舍里氏作为康熙发妻,一起生活十余载,夫妻二人本就感情甚笃。且赫舍里氏为康熙两度诞下皇子,功比天高。对于现代人来说,相当于,一个陪伴自己长大的女人,并且为彼此的孩子诞生而逝世,人非鸟兽,孰能无情,康熙内心应该是存在浓浓思念和感激之情。康熙对赫舍里十分思念,从五月初五开始,康熙每天都要去赫舍里的梓宫看望死去的赫舍里,为她默哀,一直到吴越二十七日将她的梓宫送到巩华城为止。

此后康熙基本上每年都要去看望赫舍里皇后,即使新任皇后上位以后,康熙依旧毫不避讳地去探望她,可见两人的感情非常深厚。

此外,如今爱妻逝去,可怜的小皇子胤礽,一出世便没了母亲,这让赫舍里氏九泉之下,如何安心。更让八岁丧父,九岁丧母的康熙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为父亲,会更加的爱护这个孩子。而且爱屋及乌,为了补偿爱妻,将小皇子胤礽立为太子,也算是有个交代。

当然,帝王之家,亲情从来都只是辅助,更为关键的还有利益。当时康熙立胤礽为太子,其实背后蕴藏着许多的政治考量。

首先第一点,立胤礽为太子可以拉拢索额图一家。

在康熙当政时期,清朝的朝政大权最初是由顺治钦点的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共同把持,其中索尼作为四辅臣之首,德高望重,势力很大。

后来索尼年事已高,逐渐退居二线,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则趁机独揽大权,威胁到了皇权统治。为了遏制鳌拜,孝庄太后一改爱新觉罗家族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为孙子康熙选择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由此可见,索尼家族的势力有多强,已经到了需要皇族政治联姻的地步了。

而索尼去世之后,其家族地位并没有降低。一来是宫里有着皇后坐镇,二来朝堂之上,儿子索额图也是一方豪强,凭借着家族荣光以及帮助康熙擒鳌拜的功劳,深受康熙信任,乃是当时朝堂上最具实力的大臣。要知道皇帝一个人是玩不转所有事务的,只有靠大臣们齐心协力,都帮着皇帝一起做事,才能够让皇权真正体现出价值来。

而索额图作为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叔,胤礽的亲舅舅,毫无疑问,他绝对站在自己外甥这一边的。康熙立了胤礽为太子,也就意味着爱新觉罗家族会得到索额图的忠心追随,毕竟都是自家人。

当然,此时的康熙已经成人,无需像当初那样,需要借助索尼的势力对抗鳌拜。但是此时康熙正面临着裁撤三藩的考验。虽然康熙年轻气盛,力主要裁撤三藩,但由于吴三桂等人的实力过于强大,朝内许多人担心此举会引发三藩造反,所以很多人持反对态度。其中索额图便是站在康熙的对立面,一直反对裁撤三藩。果不其然,康熙十二年,吴三桂举兵造反,三藩之乱开启。

在此事关国家危亡的紧急时刻,索额图这样的朝中重臣,显然是康熙极力拉拢的对象。毕竟之前索额图是反对撤藩的,万一他站到吴三桂那边,那清朝就麻烦了。

所以康熙将胤礽为太子,使得索额图必须要选择站在自己这一边,支持自己对抗三藩,而且是鼎力相助。毕竟都是为了自家人,哪能不出力啊?

当然,康熙这么早立太子,不仅仅是为了索额图一个人,他同时也是在做给天下人看。自古皇帝登基,统御万方,为固国本绵宗社,必立元储,大赦天下,首先安抚民心和军心,令处于观望的人站在自己这边,希望以此来扭转战局,其次宣告国家的正统,站在道德的高点,当时三藩之乱正盛,吴三桂的大军已经饮马长江,朝堂内外人心惶惶。此时立太子,可以达到一个稳固国本,安抚人心的作用。同时表明态度,面对三藩和叛乱决不妥协,必讨而胜之。

最后,康熙早年的生活经历,也是他敢这么早立太子的原因所在。众所周知,康熙八岁便登基为帝,那时候的他也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是祖母孝庄太后以及一众大臣老师的辅佐教导才有了后来的自己。所以呢,即使胤礽不才,康熙也有信心通过自己后天的教导,来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只是康熙自己也没想到,过早的成为太子,高人一等,会不可避免的导致小太子生长环境过于安逸,导致胤礽养成骄纵的性格,最终为日后两度废太子埋下伏笔。并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大事件发生。

#清朝#康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