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乳腺检查项目?
导读
如今,乳腺癌已跃居我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WHO指出,通过实施乳腺群体筛查和早诊早治, 可将乳腺癌5年治愈率提高到90%以上,使之成为可治愈疾病。
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外,多样化的现代影像学检查手段,如同医生的左膀右臂,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快速的诊断。
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MRI)等,目的在于检出病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不同检查方法亦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
乳腺X线检查
主要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筛查,其操作简单,价格相对便宜,特别是对乳腺内 钙化非常敏感,能够发现 2mm以下的钙化灶,而钙化被认为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征象之一。目前,乳腺X线检查被用于45岁或50岁以上女性的筛查手段。
局限性
尽管乳腺X线检查目前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即使在最佳的摄影和诊断条件下, 仍有5%-15%乳腺癌,会因发生在致密型乳腺、发生在乳腺手术后或成形术后等客观原因, 呈假阴性;
■对于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致密型乳腺可能会影响病灶的观察及显示,需结合加压或数字乳腺断层摄影等检查;
■ 乳腺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射线辐射性,不适合妊娠期(尤其是孕早期3个月)患者检查。乳腺炎急性期、乳腺术后或外伤后伤口未愈、巨大肿瘤难以压迫、恶性肿瘤皮肤破溃面积大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权衡决定。
乳腺超声检查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够清晰显示乳房及胸壁各层结构,特别是对致密型乳腺,超声检查能够 发现毫米级别的小肿块,并确定病变的解剖部位和层次。乳腺超声与X线优势互补,现已成为国际普遍认可的乳腺影像检查的“黄金组合”。
超声检查 操作简便易行、且无辐射损害,可以短期多次反复进行,适用于任何年龄和女性任何生理时期(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超声检查不仅可实时观察病灶二维灰阶超声特征,还具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多种新技术,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局限性
■由于乳腺构成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在观察不均质背景的乳房及非肿块型病变时, 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范围低估情况;
■诊断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 取决于检查医生的个人经验及所使用的设备;
■乳腺超声检查对于钙化的检出率及敏感性,不如乳腺X线检查。
乳腺MRI检查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无射线辐射特点,对乳腺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
乳腺磁共振检查优势
·软组织分辨率高,对发现乳腺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特别适于观察致密型乳腺内的肿瘤;
·MRI 三维成像使病灶定位更准确、显示更直观;
·多参数成像,不仅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学信息,还可以 提供病灶血流动力学、水分子扩散及肿瘤代谢等功能学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及疗效评估;
·对多中心、多灶性病变的检出较为敏感,对胸壁侵犯的观察以及对腋窝、内乳区的显示较为敏感, 可为乳腺癌的准确分期和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诊的 隐匿性乳腺癌患者, 有助于发现乳腺内原发灶;
·可准确观察乳房假体位置,确认有无破裂等并发症;
·无射线辐射性。
局限性
■乳腺实质背景强化会影响病变强化早期特征的观察,并且降低微小病变的检出率。乳腺实质背景强化受乳腺血供分布、激素变化水平等影响,因此通常推荐 月经后一周为乳腺MRI检查的最佳时间窗;
■对 微小钙化显示不直观,必要时仍需结合乳腺X线检查;
■MRI检查比较 费时,需要注射对比剂,费用也相对较高。
我家有三代女性,
该如何选择乳腺癌
筛查的影像学方法呢?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不同年龄段的女性,也具有不一样的诊断能力,如表1中所示:
■ 乳腺X线对致密型乳腺以及40岁以下的女性敏感性较低,对50岁以上以及脂肪型乳腺的敏感性较高;
■40岁以下且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不建议行乳腺X线检查;
■ 乳腺超声一般不受腺体致密度的影响。
表1:不同影像学方法对不同致密程度腺体中检出乳腺癌的能力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规范(2019年版)的推荐,按照有无高危因素与年龄段来区分:
◆ 无高危因素的一般风险女性
20-39岁:不推荐行乳腺癌筛查;
40-70岁: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致密型乳腺需联合乳腺超声检查;
70岁以上: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 乳腺癌高危人群
40岁之前接受乳腺癌筛查,每6-12个月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以及乳腺专科触诊检查,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建议联合乳腺MR检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由于成像原理不同,乳腺X线检查、超声检查及MRI各有其长处和不足,且由于乳腺病变表现多样,对于表现不典型病变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因此没有任何一种成像手段和图像显示方式能够满足所有患者或所有疾病的诊断,必须根据病情和设备条件,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恰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必要时还需进行“组合式”检查。而影像诊断并非临床诊断,最终诊断仍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影像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必要时还需病理活检进行综合考量后方可做出。
-end-
审核:雷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