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使命呼唤担当,榜样引领时代。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必须打赢打好的战斗,贵州省坚持把典型示范作为重要途径,将榜样的力量融入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之中。
近日,贵州共有50人分别荣获党中央、国务院评选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即日起,多彩贵州网将带您走进他们的故事。
“刘书记,我家电灯不亮了”,一大早独居老人白玉秋就找到了村委会,为了避免夜晚老人看不见摔倒,她和村干部立即购买了灯座、节能灯到老人家里帮她装上……群众之事无小事,困难群众始终都是她的牵挂。
老人口中的刘书记,名叫刘永芳,2015年以来,她先后三次以第一书记、驻村组长的名义来到贵州省兴仁市潘家庄镇下溪村。
驻村一个多月,刘永芳就遍访了全村12个村民组910户村民,并以详尽的图案、文字、照片等记录了每一户人家的居住位置、生产生活情况。
在驻村的4年时间里,下溪村2017年顺利退出贫困村;在2018年12月省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抽查下溪村取得“零问题”反馈的卓越成绩;2019年底实现剩余未脱贫人口21户70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53%下降至“零”。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
下溪村田地少、山林多,以种植稻谷、玉米等低效农作物为主。
刘永芳和村支两委商议后依托合作社与浙黔食用菌开发公司合作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依托兴旺普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将“三变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两个合作社,将食用菌基地扩大到100亩,实现年产值100万余斤;养殖盘江小黄牛48头、禽类200余羽,让全村贫困户入股加入合作社参与分红,同时引导农户到基地务工,就近就地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以前只能出去打工,现在不用外出务工了,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每个月做工少则2000元,多则3000元”。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笑着说。
此外,刘永芳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播种前的有效时机发动群众种植经济农作物——烤烟种植200余亩、薏仁米1000余亩等产业增收项目,真正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新”、致富能力“增强”。
拓宽就业渠道助增收
为了稳定就业脱贫致富,让贫困劳动力掌握实用的技术,她加大了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共组织212人参加镇级的农业实用技术、家畜饲养、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培训,还通过村级合作社开展就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7人,实现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的贫困户全覆盖。
采取入户送《慈溪-兴仁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引导就业告知书》、发布岗位信息,激发劳动力就业,实现家庭经济收入稳步增长。
为124户发放586万元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贵州省精准扶贫“特惠贷”贷款,政府贴息20.5928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餐馆、建筑业、酿酒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户“换穷业”。
先后将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护水员”岗位,每户年均增加工资性收入9600元。
心系群众为民服务
2014年以来下溪村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共91户、住房安全保障54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贫困家庭住房安全保障项目25户、“温心愿”项目262户;帮助2名贫困学生申请到统一战线“泛海行动”资助1万元、1名贫困学生申请到“爱心圆梦“慈善资助0.3万元。贫困人口参合率100%,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搬迁共64户262人。
完成2016年-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户旧房拆除复垦复绿44户,占搬迁总户数的86.27%;全村12个村民组通组路、串户路全部贯通,安装太阳能路灯505盏,家家户户庭院硬化、户户通自来水;实施白家冲特色民居改造、民族风情广场建设,河道治理、给(排)水、雨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等;实现广电网络、宽带全覆盖。
2017年12月,“厕所革命”项目启动,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她和镇、村两级13名工作员入户开展宣传,实地查看每户厕所,与农户共商水冲式厕所建设,并鼓励农户按要求自建,至今完成自建水冲式厕所125个,质量有保证、粪便得到合理处理,有力推动了农户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和民众文明卫生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就这样一户一户的走访、共商、宣传动员,终于使各项扶贫政策和项目落了地。
村民们感慨地说,“以前只有从树林里头穿过的一条很陡的泥巴路,坑坑又大,下雨天连走路都困难,现在班车直接到寨子里,出去赶场、办事方便多了。”
刘永芳以勤政务实的态度,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和前沿指挥所的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今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她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