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海南最严格生态保护措施 有效扩展动植物生存生境

2020-12-04新闻30

记者 谢凯

12月3日凌晨5时许,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队员邹正冲、黄卢标、刘辉勤等5人背着水壶、监测记录本和相机,进入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东崩岭区域,如往常一样开展海南长臂猿监测工作。

“有3只海南长臂猿在东崩岭区域生活,这是一条山脊,这边是白沙,那边是昌江。”邹正冲说,海南长臂猿作为热带雨林中的指示性物种,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体现。

在这片美丽的雨林中工作“既幸福又艰苦”,邹正冲等霸王岭分局的监测队员和护林员,每月要在山里工作22天,其中10天时间用来监测海南长臂猿。他们忍受着雨林生活的单调、孤独和艰辛,“但只要看见长臂猿,所有的疲惫都会散去,因为保护这群雨林精灵是我们的责任。”邹正冲说。

在监测队队员中,工作时间最长的有十七八年,最短也有三四年。“第一次见到海南长臂猿时,我觉得这种动物很惹人爱,看到它们蹿来蹿去,心里很开心,想着一定要保护好它们。”有着近15年监测经历的黄卢标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对长臂猿的喜爱是他工作的动力,他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

对监测队队员来说,保护长臂猿已经成为他们扛在肩上的责任和刻在心里的寄托。“我们不怕翻山越岭的艰辛与危险,就怕看不见它们的身影。”刘辉勤说,每当夜色渐黑时,他们便会早早躺下,期盼新的一天快点到来,再次与这些“小家伙”亲密接触。

想要见到这群“小家伙”并不容易。过去,天然林被大面积砍伐、人们的保护意识不足,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一度恶化,种群的数量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至 7-9只。数十年过后,在众多人的接续努力下,长臂猿的种群数量才逐渐壮大,特别是今年8月,海南长臂猿新形成第5群,个体数量增加至33只。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海南实施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划定4403平方公里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在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措施,有效扩展了野生动植物生存的适宜生境。

如今,第5群长臂猿生活在距长臂猿原栖息地斧头岭区域10公里远的东崩岭。“从斧头岭到东崩岭,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区域不断扩展,种群数量逐渐壮大,这说明海南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变好。”今年57岁的邹正冲看着海南长臂猿种群从弱小到慢慢壮大,也见证了霸王岭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他说,这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以来的保护成效开始显现,海南的生态环境正变得更好,“未来,在更有力的保护举措下,海南长臂猿将拥有更广袤的栖息天地。”(本报霸王岭12月3日电)

#海南#生境#生态保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