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和珅是清朝第一贪官,敛财能力世所罕见,富可敌国;那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清朝第一清官,在贪腐成风的乾隆一朝,他用尽一生将“清廉”二字诠释到了极致。
这位清官就是孙嘉淦。孙嘉淦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初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等小官,此后历任国子监司业、顺天府尹、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直隶总督、宗人府府丞、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孙嘉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以敢言直谏而出名。比如雍正帝登基之初,性格喜怒无常,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大家都知道雍正的上位史,孙嘉淦却上疏建议雍正“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雍正听后,肯定是大怒,但却佩服孙嘉淦的胆量,升任他为国子监司业。
后来乾隆登基之初,孙嘉淦就上疏《三习一弊书》,专论君主“三习一弊”,直言告诫皇帝,被誉为清代“奏议第一”。乾隆对孙嘉淦同样十分赞赏,孙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书。在刑部尚书任上,孙嘉淦秉公断案,以还百姓公道。当时晋州一名叫做纪怀让的村民,吃饭时不小心把小豆汁洒在自己身上,衣服染上一片红色。正巧村里发生一桩小儿被杀人命案,捕役硬说他是杀人凶手,不由分说抓到县衙。纪怀让忍受不住酷刑,被迫招认,于是被错判极刑。等到处决的那一天,正定知府陈浩来报告冤情,孙嘉淦亲自审理之后纪怀让的沉冤才得昭雪,错案才得纠正。
孙嘉淦不仅直言敢谏,还心系百姓,体察民间疾苦。乾隆三年时,孙嘉淦任直隶总督,担任直隶总督期间,孙嘉淦致力于解除酿酒禁令,并奏请修改调整有关法规,安定民生,兴修水利,治理河流,发展生产,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一时间京郊百姓安居乐业,躬耕不辍。
除了这些,孙嘉淦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爱钱,特穷。孙嘉淦有次惹怒了雍正,雍正一气之下本想将孙嘉淦交由刑部定罪,拟斩的,但犹豫之后,又对大臣们说:“孙嘉淦太憨,但他不爱钱。”于是便将孙嘉淦的处罚改为罚往户部银库效力,孙嘉淦自己都没想到不爱钱还能救命。
乾隆十二年,孙嘉淦以年老为由,乞求告老还乡,朝廷批准。但临走时,孙嘉淦却犯难了,想想自己做了一辈子清官,从不贪污,没有攒下几个钱,如今荣归故里,还是一副穷酸模样,遭乡绅土财耻笑的同时,也给朝廷丢脸。思谋良久,他让仆人连夜买来十几口厚重木箱,并亲自动手装满了砖头,浩浩荡荡的回老家去了。
没想到孙嘉淦此举却遭到了同僚的揭发,乾隆得到举报说,孙嘉淦平常装清廉,实际也是个贪墨官,原因在于,他回乡的时候金银财宝带了好几骡车。于是,孙嘉淦行至半路遭到检查。此事一经汇报,皇上很是感动,命令沿途官府以真金实银换下了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算是重重赏了他一笔。
孙嘉淦是清官,却不只是清官,更重要的是,他还能为国为民,心系百姓,体察民间疾苦,为老百姓办实事,真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