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元璋推行屯田,广积粮草

2020-12-04新闻5

根据《明史》的记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是儒士朱升所献;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九字三策是后人对明太祖朱元璋实践经验的总结。

上述策略的确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做法。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占应天府后,为了广积粮草,朱元璋开始推行屯田。

朱元璋告谕各位武官:允许他们开垦荒地,作为自己的产业;同时以粮食种子代替俸禄发给文官,拨给他们职田,招佃户去耕种。

后来,朱元璋又命令诸位将领在龙江等地分兵屯田,种植农作物。

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下令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从民间挑选勇猛丁壮,组成民兵队伍,“ 农时则耕 ,闲则练习,有事则用之,事平有功者一体升擢”,寓兵于农。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吴良、吴祯兄弟率领不到五千士兵奉命驻守在与张士诚接境的江阴,一边训练,一边屯田以供给军饷。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重申屯田令,命令诸将督促军士开垦耕种,以供给军需。

“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自兵兴以来,民无宁居,连年饥馑,田地荒芜,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故令尔将士屯田,且耕且战......自今诸将宜督军士,及时开垦,以收地利,庶几兵食充足,国有所赖。”(《明太祖实录》)

邓愈戍守襄阳期间,“立军府营屯“,领兵屯田,以供给粮草。(《《明史·列传·邓愈》》)

几年功夫,军队粮草充足,其中康茂才领兵屯种的效果最为突出,“康茂才所屯得榖一万五千余石,以给军饷,尚余七千石”(《明太祖实录》)。

由于粮食充足,粮食价格也得到了平抑,“今春米麦价稍平”(《明太祖实录》)。

因为军队粮草不再紧缺,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朱元璋“命罢各郡县寨粮",减轻百姓负担,与民休息。

虽然朱元璋实行的屯田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屯田的做法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并不适合长期推行,这一点从明朝后期的情况可见一斑。

#明朝#朱元璋#屯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