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成立,同日,首届智联检察论坛举办。
当前,数字经济、信息设施、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联”。然而,网络以其跨域性、隐蔽性的特点,也极易成为新型犯罪的温床。
活动当天,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7年至2020年10月,上海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包括计算机网络犯罪在内的网络犯罪案件4500件9708人,批准逮捕3818件7876人;受理审查起诉4272件10155人,提起公诉3513件7568人。从判决结果来看,网络犯罪案件适用轻缓刑罚占比较高。
网络犯罪波及面广、黑灰产业利益链条长,以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居多,较之传统犯罪,手段更加智能、隐蔽性强,犯罪行为突破时空限制,跨平台、跨时空、跨地域,蔓延速度快,受害群体不特定,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在此背景下,为惩治互联网犯罪、提升网络数据治理能力、促进人工智能规范发展,上海检察机关设立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
此外,按照“分区布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设立“西岸基地(人工智能犯罪惩防研究基地)”,在普陀区人民检察院设立“长风基地(互联网犯罪惩防研究基地)”。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介绍,目前,网络犯罪仍以网络化传统刑事犯罪为主。其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赌博(包括开设赌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和盗窃四类刑事犯罪占比超过一半。
同时,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增长态势显著;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发案剧增;网络盗窃犯罪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赌博、网络淫秽类案件花样频翻,发展迅速。具体表现为:通过网络赌博平台或以网络游戏方式进行网络赌博的现象日益增多;随着各类直播平台走红,传统淫秽类犯罪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并呈蔓延趋势。
为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上海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中心将围绕六个方面开展工作:聚焦智联犯罪实践和理论的前沿问题,每年度举办一次智联检察专家智库论坛;聚焦网络安全领域理论热点和前沿问题,发布惩防智联犯罪检察理论研究课题;聚焦案例的指导作用和普法宣传效果,每年评选惩防智联犯罪领域典型案例;聚焦智联犯罪办案情况,制定检察机关智联犯罪案件办案规则;聚焦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每年度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一年度上海市检察机关智联检察研究白皮书;聚焦专业化队伍建设,开发教育培训课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