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中医学将之归于“眩晕”、“头痛”、“风眩”等疾病范畴。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就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后经过现代医者的整理归纳,认为它的发病主要与情志不遂、禀赋不足、嗜食肥甘等密切相关。其中情志因素更是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成为最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与情志致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七情致病的专门论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可见情志变化与人体的气机运行、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其中《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载:“大怒则形气绝,而血郁于上,使人薄厥……”即是指由于情志刺激,大怒或暴怒,怒则伤肝,肝气疏泄太过,气机逆乱,血随气逆,致使血液瘀积于头部,造成卒然昏厥,这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十分相似。现代医学的研究也有证实,原发性高血压伴随抑郁、焦虑症患者多数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心率变异性降低等表现。这些表现可以导致患者血压出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紊乱,不利于血压的控制。且焦虑、愤怒情绪可以增加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进而引起外周血管收缩, 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个老龄化的进程,血管弹性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僵硬度增加,内皮功能受损加重,如果同时合并情志因素,则较年轻人血压变异性更高,危险性更大。
情志养生与老年高血压
1.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老年人在离开社会工作岗位之后往往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加之子女独立生活等社会因素导致的老人人际交流的减少,会出现情绪明显波动及人格特征的改变。这些改变对血压的控制无疑是不利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注重情志养生, 保持情志条畅, 情志条达则脏腑功能正常,人体气血通畅,疾病不生。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向医生、朋友倾诉心中不满、不快从而逐步对自身的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增强自身对外界刺激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从而避免长时间陷入焦虑、紧张、惊恐的不良情绪之中,从而可以达到防治高血压的目的。
2.关注疾病对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在罹患高血压之时,由于机体功能的衰退,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减退,对高血压的认识往往不足,这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焦虑感常常对疾病的进程产生推动作用。医护人员及时帮助老年患者进行病机分析,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对疾病康复建立起信心,并向患者讲解情志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让患者重视情志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可以促进疾病的向愈。
3.其他有效改善情志致病的方法措施。音乐疗法、打太极拳、多参与文化活动等也可改善情志,有相关研究证明,轻扬、舒缓的音乐具有释放积郁、减轻焦虑及调节情绪等心理效应,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身功能。参加文化活动、打太极拳增加兴趣爱好的培养,可以有效的转移患者的情绪,帮助克服不良情绪的产生。此外还有多种中医调治方法,如针灸、疏肝解郁的中成药等,均能够帮助患者疏解由情志诱发所导致的机体不适。
总之,临床上老年高血压的论治,还应着眼于综合治疗,不仅要将血压控制好,也要结合老年患者的自身特点,从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各方面入手,使血压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