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成功一生的宋太宗,却有着难以提及的梦魇,梦魇还源于他的儿子?

2020-12-04新闻6

“斧声烛影”,北定太原,雍熙北伐,四部大书……不管你熟不熟悉北宋初年的历史,你都会对宋太宗身上的这些标签有着或多或少的认识。

虽然这些标签对赵光义而言有些是成功的标志,有些却是失败的噩梦。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太宗的一生是成功的,对于北宋历史乃至中国历史而言,太宗都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帝王。

可即使是这样,太宗依旧有着他一直以来都难以提及的梦魇,带给他梦魇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二儿子——赵元僖。

1.长子发疯,次子登场

如果不是一次意外,太宗的次子赵元僖或许根本不会登上历史的舞台(赵元僖当时尚未改名,还叫赵元佑,但是我们为了文章流畅性,特此说明:全文都称他为赵元僖),可制造这一切意外的人,恰恰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我们都知道宋初著名的“金匮之盟”,可宋太宗并不想让弟弟赵廷美继位,他想传位给他的儿子。这整个过程我们前面有文章详细叙述过了,为了避免同质化,这里就不赘述了。

于是宋太宗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成功设计迫害了赵廷美,流放赵廷美到房州,让其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可意外也就此发生了,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和叔叔赵廷美关系非常好,并且赵元佐还是一个非常忠厚的人,看到父亲这样迫害叔叔,一直心理想不通,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疾病。

要知道,在历史上,赵元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自幼聪明机警,长得还很像宋太宗,忠厚老实,还有武艺,出征太原,幽云十六州的时候,年纪轻轻的赵元佐还随军出征。

可显然,赵元佐太年轻了,对“厚黑学”了解不深,他不知道父亲做这一切的苦心,其实就是为了将皇位传给他,他只是一味陷入到了父亲迫害叔叔的怪圈中。

赵光义自然也是不能向赵元佐明说原因,只能说这只是一场意外,原本就是为了干掉赵廷美,传位给赵元佐,结果赵元佐却因为这件事情疯了。

赵光义无奈,只能废赵元佐为庶人。当然,也有人说赵元佐忠厚老实,不愿意和父亲同流合污,继承皇位所以装疯,不过这个不是本文重点,所以就不详细叙述。

2.确认地位,准备接班

在赵元佐被废之后的第二年,太宗的次子二儿子赵元僖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同时封为许王。

我们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多次,“亲王尹京”几乎可以算是法定继承人的,至少也是准皇储了,就差一个太子的名号了。

所以我们说,在雍熙三年的时候,赵元僖在哥哥疯了的第二年,成功向着皇位迈进一大步,确定了坚实的地位,准备接班。

而此时的赵元僖只有20岁,年富力强,有大好青春值得等待,太宗自从高粱河之战被射了两箭之后,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明显不会活太长,根本不会把太子都熬死,接班只是时间问题。

可赵元僖却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因为在他看来,“亲王尹京”不过是准皇储而已,地位虽然已经到位了,但是还是不稳。

于是就在确定地位,准备接班后,赵元僖开始了一系列行动,希冀稳固自己的地位。

在古代,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地位更稳固呢?

拉拢各方势力。

3.左手拉上赵普,右手拉上吕蒙正

赵元僖拉拢势力的行动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举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赵元僖确实有才能,下手堪称稳准狠。

首先就是赵普,此时的赵普已经67岁了,在太祖太宗两朝,两度任相又两度罢相,而且宋太宗一直都很忌惮赵普,赵元僖为什么会想到拉拢赵普呢?

因为赵元僖很有眼光,他看出了父亲虽然从底子里是不喜欢赵普的,但是这个时候父亲需要赵普。

因为此时恰逢宋太宗一生最大的军事行动,甚至可以说是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雍熙北伐失败,朝中大臣对宋太宗的为政举措很不满意,流言四起,宋太宗需要请老臣,重臣赵普出山,帮助自己平息流言。

于是,赵元僖就上书,请求父亲任用赵普为宰相。这个建议深得宋太宗之心,于是67岁的赵普第三次担任宰相。

拉上赵普当然是不够的,此时的赵普已经67岁了,大有可能死在太宗前头,对赵元僖稳定地位的帮助虽大,但缺乏延续性。于是赵元僖又盯上了一个人——吕蒙正。

吕蒙正当时刚刚进入大宋的权力中心,刚刚成为几大宰相之一,年纪轻轻,没有资历,长期的角色就是“同意者”。

而当时的准皇储赵元僖此时却主动与吕蒙正交好(具体怎么交好,主流史料上记载比较少)。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赵元僖和吕蒙正之间一定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联盟,因为我们有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吕蒙正之后多次建议太宗立太子,而当时建议立太子,就直接等于立赵元僖了。

4.离奇死亡,太宗悲痛

可这一切,在淳化三年迎来了终结。

淳化三年的一天,赵元僖向往常一样上朝,结果赵元僖突然不舒服,要求回到府上,结果回到府上没多久,就死了,时年27岁。

这可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五十多岁,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宋太宗却眼睁睁地看着赵元僖死在自己前头了,最喜欢的两个儿子,一个疯了,一个早逝。

在宋太宗下令立刻查明真相后,很快,事情水落石出了。

赵元僖非常喜欢一个叫张氏的小妾,张氏一直想转正,想让赵元僖废掉正妻。但这个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元僖的正妻是宋太宗钦点的,没有过错是不可能废掉的。

于是想转正的张氏只能想办法制造一个“自然死亡”了,她重金打造了一个有机关的酒壶,能够分别倒出有毒的酒和没毒的酒。

在赵元僖上朝前,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小妾就分别给赵元僖和正妻倒上了酒。可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赵元僖和正妻交换了喝酒的杯子,来了一次“死亡交杯酒”,毒杀杀错人了!

得知真相后的宋太宗,大发雷霆,龙颜震怒。

可蹊跷的是,太宗的怒火,来得十分奇怪,甚至可以说是诡异。

5.莫名其妙的怒火

我们来看看太宗的愤怒都是怎么释放的:首先,张氏是肯定要死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她的一族人全部连坐,发配到最偏远的地方,这些都是常规操作,不用多说。

可匪夷所思的地方来了:太宗同时还下令,剥夺赵元僖的一切封号,降低他下葬的规格,原本追封赵元僖为太子的,现在也不追了,一切进程全部停止!

同时,辅佐赵元僖的官员全部被罚棍刑,停职反省。

这就让人很匪夷所思了。

杀张氏是情理之中,而治一下辅佐赵元僖官员的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可以治他们一个教导无方的罪,拿他们当出气筒也是情有可原。

可如此处罚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太宗当时最喜欢的儿子,已经死掉的赵元僖,那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赵元僖在这件事情中,充其量也就是个管理家庭错误,好色,偏爱小妾而已,罪不至于这样吧,人死了还要被如此惩罚。

这一切匪夷所思的背后,一定有历史没有记载清楚的事情。

6.哀之叹之,一生梦魇

历史没有详细记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们却可以在历史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在宋太宗调查这件事情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魏羽,跟太宗说了这么一段话。

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

熟悉汉武帝时期历史的人应该知道,戾太子的含义:这是指因为巫蛊之祸,被迫起兵造反,最终被杀,后来平反,追封为戾太子的汉武帝嫡长子刘据。

魏羽的意思是,许王(也就是赵元僖)的罪过不过是和当年的戾太子一样,儿子造老爹的反,罪过也就是鞭笞(也就是打一顿)就行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一头雾水了,根据史料记载,赵元僖顶多也就是宠爱了一个有野心的女人而已,魏羽怎么敢把宋太宗最喜爱的儿子和当年造反的刘据相提并论?

答案就很简单了,出于某些原因,史料并没有完全记载,或者说宋太宗并不想让有些事情水落石出。

目前来看,最有可能的就是,在赵元僖死后,调查死因的时候,“无心插柳柳成荫”,发现了赵元僖意图抢班夺权的证据。

于是愤怒的宋太宗剥夺了他儿子的一切封号,但这毕竟是他最喜欢的儿子,而且属于皇室丑闻,不能公开。

这也成为了宋太宗赵光义一生最大的梦魇,毕竟赵元僖是赵元佐发疯后,他最喜欢的儿子,在赵元僖死之前,他还一直认为赵元僖是一个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可他没想到,自己当年就是通过“斧声烛影”抢班夺权成功的,现在自己最信任的儿子想来一次历史重演,这对已经步入人生尽头的赵光义而言,一定是一生中最大的梦魇。

哀之叹之啊,不知道宋太宗有没有想起当年自己雪夜中的一幕幕景象。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