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强调间谍的高智商。但是,“上智者”往往外表“气宇轩昂”、“满面灵相”。做为间谍,则多忌讳这一点。唐代杜牧明确指出:“必取内明外愚,形劣心壮,骄捷劲勇,闲于鄙事,能忍饥寒,垢耻者为之”;“厚貌深情,险于山川,非圣人莫能知。”这是说应当招募和使用“大智若愚”和“大勇若怯”的间谍。
春秋的田豹是驼背斜眼的残废人;要离是“身形猥琐”、“细小无力,迎风则僵,负风则伏”的文弱书生;宋代法崧是不遵佛规,嗜酒如命,沉默寡言的和尚;明代康茂才的看门老头,更是一个“形若槁木”的糟老头子。但是他们个个都是绵中藏针,真人不露相的上智间谍。“外愚”、“形劣”、“厚貌”之人,不易引人注目,还常常遭人漠视而不屑一顾;而“内明”、“心壮”、“骄捷”、“劲勇”、“忍饥”、“耐寒”、“垢耻”和“闲于鄙事”,都是一名间谍应具有的内在素质和必备条件。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梅尧臣注释为:“杀间者恶其泄,杀告者灭其言。”西周末,“周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这是中国古代最早派间谍暗中监视并密告杀掉政敌的记载。周厉王杀掉了“滂王者”,就是为了灭谤言。
南北朝时,陈武帝陈霸先召见部将侯安都、周文育及杜棱,询问道:“我准备秘密偷袭梁国的大都督王僧辩,你们看如何?”部将都一致赞成,惟独杜稜认为偷袭成功的把握性不大,持反对态度。陈霸先“惧其泄谋”,被梁国间谍探知,便“以手巾绞杜棱闷绝于地”,连夜就发兵偷袭擒杀了王僧辩。
南宋时,金国间谍秦桧就找到了“莫须有”的罪名废黜了深知内情的洪皓,又毒死了为岳飞狱叫屈的牛皋。采用了堵其口或灭其口的手段,防止其间谍阴谋的败露。从反间谍的角度讲,对敌方间谍要尽量获取活口;对己方间谍则必须慎其言行。尤其当打入敌方内部的间谍探知到绝密情报时,应当表现得毫无所知,以防敌方察觉后为保密而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