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兴起后,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部,并向南、向西征伐。他以及他的子孙在之后半个世纪里,几乎征服了已知世界的三分之二,蒙古疆域扩张到天下大部分地区。
为了维持黄金家族的统治,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孙子薛禅汗(忽必烈),将所征服的土地分别封赐于诸宗室亲王及功臣后代。
而在今天的大兴安岭东部及黑龙江以南,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临近蒙古本土的地方,则被先后赐封与成吉思汗的二弟哈撒儿、幼弟斡赤斤、异母弟别勒古台、侄儿勒只带、大将木华黎后裔等蒙古贵族统领,成为他们的兀鲁思(人民、领地、国家的意思)。
之后,这些地方的蒙古部族逐渐形成了即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科尔沁部、喀喇沁部等半独立的部落。
元末,占据中原的元朝政权崩溃,元顺帝弃守大都,北逃返回蒙古高原,原先向元朝臣服的辽东诸部则趁机自立,在木华黎后裔纳哈出的带领下,割据于辽东,名义上为北元臣子,其实已经自立为王。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遣冯胜、傅友德、蓝玉率大军北征北元,割据辽东的纳哈出不敌明军,被迫投降,洪武二十一年(1388),北元大汗脱古思帖木儿被明军蓝玉部击败于捕鱼儿海(内蒙古贝尔湖),仓惶逃窜,最后死于蒙古贵族的内讧中。
明朝至此恢复对辽东的统治。在纳哈出投降后,大兴安岭东西的各蒙古部族无法抵抗明军,只得不情愿地向明朝臣服。
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朝在辽东及其北方区域归附蒙古人部落设立了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用来羁縻统治降明的蒙古人。
其中,朵颜卫是成吉思汗的大臣折里走的后裔脱儿豁察儿之兀鲁思,汇集了喀喇沁、东土默特各部,号称兀良哈。泰宁卫是翁牛特部后裔,即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后裔。福余卫是元朝惠宁王、即哈撒儿后裔,乌齐叶特、科尔沁诸部会合而成。
建立卫所后,明朝规定诸位的游牧地为:泰宁卫:游牧于在故元泰州(今吉林省眺安县)塔尔河(今洮儿河)一带。朵颜卫:游牧于额克多延温都儿(今内蒙古扎赉特旗北),溯儿河(今内蒙古兴安盟境内绰尔河)一带。福余卫:游牧于嫩江和福余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附近的乌尔裕河)一带。因三卫中以朵颜卫最为强大,所以明朝将此地的蒙古部落统称为兀良哈三卫。
但是,诸卫蒙古部族对于明朝口服心不服,只是迫于形势,勉强归附。在明军撤军后,三卫迅速反叛,重新归附北元。之后明军在傅友德、郭英的率领下再次北征,压服兀良哈三卫。
此后明太祖将第十七子朱权册封为宁王,建藩于大宁卫(内蒙古宁城),授予朱权强大兵力(甲士八万、兵车六千),以统率并震慑兀良哈三卫。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兀良哈三卫不得不低头,都归朱权节制。
建文元年(1399年),因建文帝展开削藩,使得封藩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对抗明朝廷。为了获取支持,增强实力,朱棣对于手握重兵,又近在咫尺的宁王朱权麾下军队产生了吞并念头。于是,朱棣假借与宁王商议奏事朝廷讼冤理由,只身一人前往大宁,骗取朱权信任,并暗地里与驻守大宁的兀良哈三卫首领达成助力约定。之后趁机将朱权挟持至北平,夺取了大宁卫军队,并获得三卫蒙古骑兵的效力。
得到宁王军队后,朱棣如虎添翼,势力大涨,在之后靖难之役中,战胜建文朝廷,夺取社稷,成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宗(成祖)。
成祖靖难成功后,为了酬谢兀良哈三卫的襄助之力,于是将大宁卫內迁,原有土地都赐予三卫,用于他们游牧。这样,明朝北方防线后退了数百里,防守压力陡然增大,此后二百年,都是大明边塞防守的缺陷所在。
永乐年间,兀良哈三卫对于明朝时叛时降,在大明和东蒙古鞑靼部之间反复不已。永乐十二年(1414年),成祖第二次北征鞑靼,击溃鞑靼首领阿露台之后,回师途中亲率精兵突袭之前叛明归附鞑靼的兀良哈三卫,获得大胜,三卫仓惶逃窜,明军斩首无数。此战后,兀良哈三卫长时间不敢骚扰内犯,并且部众纷纷脱离贵族约束,归降明朝。
三十多年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贸然出兵,讨伐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西蒙古瓦剌部。因准备仓促、指挥失当、又回师仓促,终于遭遇“土木堡之变”,明军大败,皇帝被俘,京师几乎不保。在这期间,兀良哈三卫先与瓦剌勾结,共同入侵明朝,之后又被瓦剌逼迫,迁徙驻地。
之后百年,兀良哈三卫不断在东蒙古鞑靼部和明朝之间倒来倒去,但大多是依附鞑靼,伙同内犯。
明嘉靖初年,鞑靼达延汗巴图蒙克统一了东蒙古,兀良哈三卫中的朵颜部首领花当及其后裔与达延汗的后裔世代联姻,兀良哈三卫逐渐与蒙古察哈尔、土默特、喀喇沁各部融合。
最后,福余、泰宁二卫因为与鞑靼联姻而融进鞑靼各部中,朵颜卫则分裂为互不统属的三部,兀良哈三卫逐渐式微。
再一百年后,已经基本依附于察哈尔、土默特各部的原兀良哈三卫,因与察哈尔末代大汗(也是蒙古黄金家族最后的首领)林丹汗呼图克图产生尖锐矛盾,并引发战争。
在多次交战,两败俱伤后,残余的兀良哈部众,在首领善巴的带领下,于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归附了辽东新兴的后金政权,东迁到今天的辽宁义县、北镇等地驻牧。
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1637年),在清太宗皇太极的诏令下,善巴部兀良哈蒙古被编入内藩蒙古八旗,为土默特右翼诸旗。此后,善巴及他的后代,世袭为达尔罕旗扎萨克、多罗贝勒,历时三百一十三年。兀良哈蒙古后裔在此沿袭了十五代,直到新中国成立,民族归属全部划分至蒙古族大家庭中。